第二章 (3)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二、人生的十字路口
(1932 年夏—1934 年冬在上海)

★19岁的沈安娜(沈琬),1934年摄于上海
在恩师家的邂逅
1933年冬,一直省吃俭用,在经济上接济我们俩的二哥沈勤,自身陷入了经济危机。他作为一名小职员,本来收入就不高,结婚后有儿有女,经济日渐窘迫,无法继续接济妹妹,我们俩带出来的那点钱也已所剩无几,只够维持两人最基本的生活,无钱交纳学费,双双面临辍学。危难之际,又是毛啸岑夫妇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毛啸岑夫妇此时已调到上海正风文学院工作,师母沈华昪安排我在文学院女生宿舍临时住下。姐姐只好辍学,到一个私人诊所当助理护士,实际上是勤杂工,以微薄的收入维持我们俩的生活,并支持我继续上学。
“南洋高商”是个新思想比较活跃的学校,学生成分也比较复杂。大部分学生是南洋华侨子女。学生华侨的家庭背景迥异,有富豪巨贾,也有“卖猪仔”a。尽管这些家庭贫富差距悬殊,但家长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回祖国学习中华文化,教育子女不要忘了祖宗。另一部分国内的学生,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有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小姐少爷,也有一般平民的子女。由于该校重视体育、文艺教育,因此出了一批文艺和体育小明星。
我自幼喜欢运动。当年在城东女校任校长的蔡振东老师记得,那时在泰兴县举办的小学童子军比赛活动中,城东女校获得冠军,身为中队长的我代表学校捧回银盾奖牌。
上海南洋高商体育运动气氛很活跃,我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尤其喜欢打篮球。学校的女篮队长叶露茜b,和我同班、同桌、同宿舍,我和她关系特别好。叶露茜每次练球,都拉着我一起去。据该校学生、电影演员黎莉莉c在她的回忆录《行云流水篇》中回忆:“南洋高商”的女篮很厉害,除了体育专科学校,简直威震上海所有的校队。“南洋高商”的男篮也很出色。男篮中有一名健将叫蔡演雄,后来曾参加过1936年在柏林召开的奥运会。
受叶露茜等人的影响,我的篮球技艺进步很快,特别是低身传球,又快又准,被同学们称为一绝。
毛师母鼓励我说:你篮球打得很好,要多参加文体活动。
a海外对那些卖做劳工者的蔑称。
b叶露茜,女,20 世纪 30 年代电影明星。后与知名电影演员赵丹结为夫妇。
c黎莉莉,女,20 世纪 30 年代电影明星。中共“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的女儿,原名钱蓁蓁,1929 年随中华歌舞团到南洋演出期间,认团长黎锦晖为义父改名黎莉莉。
但是我有难言的苦衷。打篮球,运动量大,体力消耗也大,有时参加比赛,赶不上学校食堂的晚饭,又没闲钱,不能下馆子,只能在学校的校门口买点零食,往往吃不饱。有的女生有男朋友,比赛后由男朋友邀请下馆子,我不愿随便交男朋友,更不愿吃别人的,时常夜里饿得睡不着觉。为了夜里不饿肚子,只好减少运动量。后来就干脆找各种借口,不参加篮球比赛了。
1934年农历新年到了,上海的天气格外寒冷。我和沈珉姐妹俩没有路费回泰兴老家,便冒着细雨,去给恩师毛啸岑夫妇拜年。在毛先生家,我们意外遇到了“南洋高商”的校友——已毕业的舒曰信(时用名庸之)和还在校读书的华明之(时用名家骊)。这两个男生也是毛先生夫妇的高足。(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