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2)

毛先生夫妇给我们四人作了介绍。四人之中,沈珉虽然不是毛先生的学生,但因为我的关系,和毛先生一家人也很快相熟了,于是四个年轻人自然地交谈起来。我们四个人的性格差异很大,舒曰信热情奔放,华明之少年老成,沈珉少言寡语,而我比较开朗活泼。

舒曰信给我们姐妹的第一印象是性格爽朗,谈吐不凡,眉宇之间流露出刚强和自信,一看就是个胸怀大志之人。我悄悄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毛先生,毛先生笑着点点头。

沈珉问我和毛先生小声说什么,我把我的猜测告诉了姐姐,并悄声说:我看他很有激情,但好像不大会照料自己的生活,你看他衣服邋邋遢遢,不知多少天没有换洗了。

沈珉听了忍不住笑起来。舒曰信问她笑什么,沈珉看看舒曰信,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轻声说:不告诉你。

舒曰信也不好追问,却忍不住盯着她看。

我不由自主地更注意观察华明之。华明之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镜片后面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他比我大两岁,处事沉稳,待人诚恳,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过七十年之后,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次见面时的情景。

我留给华明之的印象也非常好,他后来告诉我:你清秀婉约,纯朴活泼, 落落大方。

四人相识,交谈甚欢。舒曰信以学长的口吻对我说:“以后学校里有什么事,就找明之兄帮忙。”我很自然地说:“我会的。”我正盼着有人说这句话呢。我为有华明之这样一位学兄感到高兴,当然不会放过找他帮忙的机会。

毛先生的独生子、不满10岁的毛安澜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很熟,他时常依偎在我的身旁,听我们聊天儿。舒曰信和我比较健谈,华明之大部分时间是在听,偶尔插插话,而沈珉则很少说话,她在听的同时,手也不闲着,不停地帮毛师母干一些家务。毛先生把客厅让给四个学生,到书房做他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二章 (3)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21岁的华明之,1934年摄于上海

 

此后,我们四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几次在毛先生家聚会。话题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华明之和舒曰信曾问及我们姐妹俩家里的情况,面对两位学长, 我们俩一点不觉得他们是外人。就连平时不大爱说话的沈珉,话也变得多起来,在我讲述的过程中,不时插话补充点什么。

发生在苏北泰兴沈家大宅门里的故事,让江南大地主家庭出身的舒曰信和上海小职员家庭出身的华明之感到新奇,特别是我反抗裹脚的经历,更是让依偎在我身旁的少年毛安澜听得入迷。舒曰信和华明之一边听着,一边不时交换一下目光,他们对我们姐妹的身世和志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听我说完我和姐姐来上海求学的经过,舒曰信就爽朗地哈哈大笑道:原来你们俩和我一样,也是封建家庭的叛逆啊!

和舒曰信、华明之相识,改变了我们姐妹俩的命运,使我们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同时也为我们的个人感情找到了归宿。

事后,舒曰信向鲁自诚报告:我们结识了一对和我们一样有革命志向的姐妹。她们思想纯朴,为人正直,在苏北家乡中学里曾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来到上海求学,她们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愿望。

鲁自诚听了很高兴,对舒曰信和华明之说:你们要好好启发她俩的革命觉悟。要让她们知道,今后要走什么样的路,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舒曰信和华明之领受任务之后,就有意识地和我们姐妹俩接触, 给我们讲社会发展史,一起学艾思奇的《哲学讲话》,指导我们读进步刊物《生活》、《新生》等。华明之与我同在“南洋高商”上学,见面的机会较多。他跟我讲,他大量阅读了中国农业、工业和国际贸易方面的资料,深入思考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下,殖民地及次殖民地的百姓被榨干脂血, 最终爆发反抗之时近了。他坚定地说正准备写论文。后来,明之的论文登载在“南洋高商”毕业纪念册上了。而舒曰信和沈珉都已走上社会,沈珉经常主动帮舒曰信的忙,于是二人的来往便多了起来。这样的格局导致了我们姐妹终身大事的各自走向。特别是我和明之兄,共同的志趣、理想和事业,使我们走到了一起,并共同度过了漫长的琴瑟和谐的岁月。(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