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第三章 (1)《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三、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站稳脚跟

(1935 年初—1937 年夏在杭州)

 

第三章 (1)《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19岁的沈安娜(沈琬),1934年摄于上海

 

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

 

杭州是我国古都之一,与苏州齐名,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其中尤以湖光山色,名胜古迹,遐迩闻名。我谨记党组织的嘱托,决心竭尽全力争取省政府机关录用。尽管我的速记技巧可以胜任,但仍夜以继日反复练习,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根本无心领略杭州美景。而入选省政府机关对于与我同去的两个男生来说,并非志在必得,因此他们练习不大用功,其中一个还喜欢喝酒,在省政府机关里影响很不好,这件事不知被什么人反映到秘书处一个科长那里。

一天,科长当着我的面,对两个男生说:“你们不好好练,还喝酒!”他指着其中一人的鼻子说:“你不喝酒就不能速记了?”可是他指错了对象。因为他态度很严厉,没喝酒的男生也不敢争辩。

我在一边想了想便笑着小声说:“不是他喝酒,科长您弄错了。”

这位科长见我好意地提醒,才知道骂错了人,他不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觉得好笑,也忍不住笑了一下,使原本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

“好好练习速记!”科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走了。

在此之前,浙江省政府一直没有速记人员,是新的省政府主席黄绍竑a 来了以后才提出要用速记的。

黄绍竑是广西人,属于“桂系”。他一开始拥蒋,后来反蒋,旋即又拥蒋,最后又反蒋。反反复复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他的思想波动,也折射出当时形势的多变。黄绍竑是广西人,他的部下多为两广人氏。我就读的上海“南洋高商”学生多是华侨子弟,讲广东话的居多,所以我对黄绍竑以及那些部下带有浓重两广口音的国语,不但完全听得懂,而且能记录下来,而那两个男生对广式国语连听都比较困难,还谈何速记?我从小跟着父亲练字、作文, 因此我整理出来的毛笔誊写的文稿字迹端正,文章通顺。加上我是有备而来,因此学习特别下功夫,加上我反应较快,速记能力明显比两个男生强。试用一个月后,我被录用,两位男生则被淘汰。

 

a 黄绍竑(1895—1966),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政务委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

 

1935年1月,我正式进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原称记录科) 担任速记员。后来,经王学文同志认定,我参加革命,成为中央特科领导下的成员,就从这时开始。

省政府在杭州梅花碑附近。每个正式职员都有一个徽章,进大门的时候,站岗的警卫看见戴徽章的都要敬礼。我第一次佩戴徽章去上班,不知道警卫敬礼时,自己该怎样还礼。于是我不露声色地站在一边观察。发现即使是年轻职员也都是趾高气扬点点头就过去了,我便学着别人的样子,目不斜视,昂首向前。警卫给我敬礼时,也装出很老练的样子点点头。我表面上看很老练,其实心里很紧张,很不自然。后来我认识到,这种紧张与不自然并不完全来自初次面对警卫的敬礼,还来自对自己如何适应“白皮红心”的双重身份缺乏自信。镇静自如是装不出来的,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自己还需要好好磨炼才行!(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