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就共和国水下长城 —— 听核潜艇上的徐州老兵讲述那过去的故事(3)

热血铸就共和国水下长城 —— 听核潜艇上的徐州老兵讲述那过去的故事

国家领导人视察核潜艇部队

(前排右一为时任艇长刘宝民)

 

核潜艇事业,有老中青三代徐州人的奉献

15 名徐州青年,过五关斩六将当上“09 兵”

1981 年 10 月,徐州市区征兵,2000 多热血青年报名参加,经过多次体检、政审、文化考核等环节,1000 多名青年当上新兵,某海军部门从这 1000 多名青年中再次筛选,经过“1000 进 100”“100 进 35”“35 进 15”次严格选拔之后,刘勇等 15 名徐州新兵和当年从全国各地选拔的新兵一起,共 104 名学员,被派到位于武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 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泡军工程大学)学习。这 15 名海军新兵当时只知道自己是加入了海军,却不知道他们加入的是海军中最陌生和最神秘的部队,“09 兵”部队。

“09 兵”是核潜艇兵的一个专门的称呼。“09”作头核潜艇的代称,源于 09 号工程,即核潜艇研制工程,因为此项工程是我国继原子弹、导弹、卫星等重大国防工程的第 9 项工程,所以,我国的核潜艇均以“09”作为型号前缀,核潜艇兵也被称为“09 兵”。

天堂般的精美伙食,地狱般的魔鬼训练

15 名徐州“09 兵”十分高兴,因为他们是经过真正的“百里挑一”严格选拔上来的胜者,而且他们的待遇也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当时陆军的伙食标准是 7 毛多钱/天,而他们的伙食标准是 4.5 元/天,鸡鸭鱼肉蔬果蛋奶,甚至巧克力等稀缺食品都应有尽有,想吃多少有多少。虽说这 15 人都是城市兵,生活水平不算很差,但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初期,城市居民也不是富裕到能够经常吃得上或吃得起肉的。而现在的伙食简直是-步踏入了天堂!其实他们还不知道,天堂般的伙食却是为了地狱般的魔鬼训练打基础的。

大鱼大肉的配餐其实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三高”食品,这样的食品只为了一条一一保证学员们的热量消耗。因为,学员们的训练不仅是超强度,而是真正的魔鬼训练。万米游泳、武装泅渡、深海逃生......仅仅听到名称就明白这些训练科目的恐怖了。

万米游泳武装泅渡无非是苦、累,而最可怕的是深海逃生训练。在有好几层楼高的盛满水的密闭罐里,学员们分组从罐子底部的管道(模仿潜艇鱼类发射管)中钻讲去,后面的密封门关死后,注水、加压、四周漆黑-片。当和大罐里的压力相当时,再把连接大罐的密封门打开,学员们再从罐子中上浮“逃生”。这种模拟从潜般发射管逃生的训练是通过“逐步加压”来模拟潜艇深度的,当罐内加压到 3 个大气压时就相当于在水下 30 米的深度,此时由于密度增大,在加压舱内听到的说话音已成“蛙鸣”声,人也感觉很难受了。适应了加压舱的耐压训练,才能进行深海逃生训练。最大的极限潜水议生是水下 80 米的深度,超过 80 米深,即使逃出潜艇,艇员也会因无法承受巨大的水压而无法生存! 再深的深度逃生时只能利用“救生钟”上浮,坐等水面救援。

令人恐怖的不但有深不见底的黑暗,还有逃生上浮训练时的惊险。上浮必须按照系有绳结的绳索有节奏慢慢上浮,假如上浮过快,就会马上得潜水病( 即减压病 )。这是十分恐怖的一种病,水下高压是由它上面水的重量产生,就像陆地上气压计的压力是由空气重量产生样。潜水中,水下压力通常以深度单位(米)或绝对大压来表示。绝对大气压等于水的重量(每 10 米为一个大气压)加地面的大气压(1 个大气压 )。因此,潜水者在海中深度达 10 米时,他总共受到的压力为 ?个绝对大气压或地面大气压力的两倍。深度每增加 10 米,就增加 1个大气压。而在上浮中,如果速度过快,没有按规定的减压标准进行分段减压来适应水压变化,就会导致急速的水压变化会使肺内的空气急速膨胀肺部过度扩张,空气逸入血管形成气泡,如果气泡阻塞了脑血管,轻者会引起类似中风的后果、重者直接导致死亡。

老兵,比老兵更老的老兵

经过 10 个月训练的徐州潜艇兵们,终于在 1982 年8 月到达了朝思暮想的位干黄海之滨的潜艇基地,那时候潜艇基地刚建成,条件还非常艰苦,没有围墙,没有自来水,平时用水靠的是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被蓄积在-个大水池里,平时战士们洗澡洗衣全部来源于此,哪怕是数九寒冬、鹅毛大雪也是用凉水冲澡。

15 名徐州潜艇兵,被分在了 401、402、406 三艘核潜艇上,每艘核潜艇由甲乙两队人马轮流值守,当甲队驾驶核潜艇出海训练时,乙队就在基地疗养休整、业务学习、体能训练,之后再轮换。王敏海、刘勇、袁庆节三人在 401 甲艇,季红光、郝徐立、方松强、彭军、李中华、董玉伟六人在 401 乙艇;李忠良、王金龙和沈建强三人在402 甲艇;邵勇、李继伟、赵春生三人在 406 甲艇,当时406 核潜艇还在东北某造船厂,它和 401、402 攻击核潜艇不同,属于弹道导弹核潜艇。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 30 年,这些核潜艇兵对当年在舰艇上负责的工作依然记忆清晰,在王敏海的办公室里,他们回忆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荣光,回忆着那段充满骄傲和辛苦的青春。

王敏海说,他们并不是最早参与核潜艇队伍的徐州人,因为在他们到达基地后,发现还有两个比他们资格更老的潜艇“老兵”就是时任 406 乙艇艇长的刘宝民和402 乙艇政委的王长法。

核潜艇,中国第一艘上就有徐州兵

刘保民,徐州市区人,1960 年入伍,先是在常规潜艇服役,随着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测试,1970 年文保民作为第 1 批核潜艇艇员加入这支神秘的部队,由于表现出众,1980 年当上某核潜艇的副艇长,1984 年担任某核潜艇艇长,参加过 091 型攻击核潜艇和 092 型导弹核潜艇的所有测试课目,参加过极限深潜和第一次冲出岛链等重大任务。1988 年 9 月,作为某核潜艇基地副参谋长和水下发射指挥官之一,率领我国自行研制的092 型导弹核潜艇,圆满完成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王长发,徐州沛县人,1958 年入伍,后来进入常规潜艇部队,在 1978 年时进入核潜艇基地,15 名新“09兵”对于王长发像长辈一样非常尊重。后来他转业到青岛市任公用事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直至退休。

11 月5 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老司令员刘保民和老政委王长发,他们十分高兴,虽离家数十年仍乡音未改,用浓重的徐州话感谢家乡媒体对他们这些老“09兵”的关心。

核潜艇事业,有老中青三代徐州人的奉献

在谈及这些老领导时,王敏海他们语调轻松,能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深厚。王敏海他们有着很强的自豪感:在我国核潜艇组建时,有我们徐州人出力,在核潜般的发展史上,有我们徐州人身影。在王敏海他们这群 81年“09 兵”之后,80 年代、90 年代,徐州相继又有年轻人经过一系列考核走进了核潜艇基地,承担起神圣的保家卫国的责仟,马智勇就是 1999 年进入核潜艇基地的徐州人。他说当时徐州只有四人当潜艇兵,但只有他一人是上了核潜艇的。他那时在基地的条件已经比 80 年代好了很多,在艇内时的防护装置也得到很大改善。

60 年代入伍、80 年代入伍、90 年代末入伍,三个7同的时代,老中青三代人,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都奉献了徐州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5]

踩一下[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