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2)

 
他说:“我认为这个项目现在可以继续往下走,建议同意他们开始准备进行后续试验工作。”
 
接着,一机部、二机部、六机部、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和海军领导相继发言,大意是说,从他们各自的工作和监管系统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各参与单位多年大力协同的努力,从装置系统研究设计,新材料和设备部件研究试制,到设备出厂性能试验等,都已满足原定的要求,这两天又听了基地汇报,支持继续进行后续工作。
 
陈右铭自述--
    周总理认真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你们说过了设计、安装、调试、操作四关,还有试验关。你们要注意,不要说百分之百都有把握了,不在乎了。哪个环节不注意,都会出问题。”
 
    总理还说:“现在我要求你们,要做好各种预想,考虑各种可能。搞武器试验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有时可能还会有牺牲。只要你们把工作做好,认真负责,就是失败了,我也不责怪你们,只要很好总结经验教训,总是可以搞成功的。”
 
总理最后强调:“指挥要高度集中,要有‘三性’:第一要讲科学性,不能蛮干,该怎么试,按照什么程序,都要符合科学性要求,不能谁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第二要有组织纪律性,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能各自为政,特别各单位的人到了一块,一定要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第三要有计划性,所有的试验,要按照计划,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功率到高功率,循序渐进。每个步骤都要反复检查,反复考虑,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发生了问题怎么处理,要充分准备,一丝不苟,要争取万无一失,一次成功。你们完成好试验后,我向毛主席报告,给你们请功。”
 
总理从汇报和讨论中知道,模式堆的起堆时间定在7月18日。
总理问:“为什么要把启堆时间定在7月18日?”
王汉亭回答:“为了纪念毛主席签发的‘7.18’电报两周年。”
总理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希望在7月18日,‘7.18’批示两周年时,实现开堆献礼。愿望是好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因为工作需要而延迟,也不一定要赶‘7.18’开堆。”
10点30分,总理问空军司令吴法宪:“飞机准备好了吗?”
吴法宪答:“准备好了。”
总理又问:“天气有什么变化?”
吴法宪答:“没有重大变化。”
总理说:“定一下哪些人去。”各部门都讲了谁去后,总理又重复了一些领导和专家的名字,这样把名单肯定下来了。总理对这些人说:“你们去基地,指导和帮助他们装堆试验。”
总理看了看表说:“可以出发了。成都军区给你们安排了午餐,下午就可以到基地了。过去参加革命,都是说走就走,回头不顾。”
所有要走的人,立即离开会议室,总理和大家一一握手,预祝试验成功。
 
我们走出人民大会堂,车队直奔南苑机场,汽车直接开到飞机旁边。我们一行人刚登上飞机后,飞机就起飞了。
    下午我们刚到基地,就接到罗舜初副主任从国防科委打来的电话,他说:“周总理刚来电话,问你们到了没有,有什么消息要随时报告;确定启堆时间后须马上报告总理;启堆后,电话线路必须保持畅通,已通知电话局和军区注意此事。”
    经过检查研究,最后确定于18日18时开始启堆提升功率。罗舜初向总理报告启堆时间时,总理说:“不要急,要仔细做工作,把工作做好为原则。”
 
    总理的一系列指示,使我们受到极为深刻的教育。大家不仅从总理的指示中明确了方向,统一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更从总理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中受到启迪。
 
    的确,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试验,是一次向笼罩着神秘色彩的现代科学技术之峰的探险,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开拓性探索。人们的心情很复杂,急切、激动、欣喜、担心、恐惧……要知道,大家面对的,是一个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的核潜艇动力模式堆啊!

 

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本网站近期连载陈右铭、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作者简介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