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时间:2022-08-19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陈右铭 李忠效
点击:...次



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彭士禄跳起来了
1970年7月18日,是个令人难忘的不寻常的日子。
18点,模式堆开始升温升压。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反应堆的功率也在一点一点地缓缓提升。在场的领导和科技人员都瞪大眼睛,观察着中心控制台那一排排熠熠闪光的信号灯和不停转动的仪表,观察着已经启动起来的反应堆。一个个操作人员瞪着明亮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仔细地记录着各种试验参数,大厅气氛格外紧张。
就在同一时刻,在北京中南海总理办公室里,周总理也在密切关注着试验的情况。提升功率时,测量核燃料元件温度、压力等仪表的脉冲管漏水,于19日凌晨停堆进行检修。
我向国防科委电话汇报了这一情况,因为接电话的参谋熟悉反应堆的构造,我就讲得比较简单,没想到他也像我这样简单的向总理作了报告。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总理很担心,以为反应堆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这个漏水的脉冲管不是反应堆的部件,是一个测量仪表的附件,是通到反应堆里去测量反应堆的各种技术数据用的。在管子与反应堆壳体连接处出现漏水现象。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只好停堆检修。实际上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故障。当我知道总理为此而担心的情况后,我很后悔,感到没有尽到责任,应该特别说明是反应堆以外的故障,并提醒参谋向总理说明这一点,免得让总理担心。
后来我批评了那个参谋。我说,我给你们打电话,你们应该能听懂啊,报告总理的时候应该跟总理解释一下,反应堆没有问题,是一个测量仪表的管子漏水,总理不就不担心了吗?
从开始升温升压到停堆检修为止,一连十多个小时,周总理每隔一会儿就给国防科委打一个电话询问试验情况。当把停堆检修和第二次升温升压时间报告后,周总理20日上午又来电话指示:“加强现场检查,越是试验阶段,必须全力以赴,一丝不苟,才能符合要求,取得全部参数。”
参试人员很快修好了脉冲管,经过仔细检查,7月23日,又开始启堆提升功率试验。到8月28日,反应堆达到额定功率,主汽轮机超过原定设计指标,核动力装置其它各项主要性能,也基本上达到或超过原定设计指标。指挥长满含热泪站在试验大厅的高台上宣布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大厅内外顿时一片欢腾:
彭士禄也情不自禁地像个大孩子似地跳了起来,泪水扑簌簌流下双颊。
像任何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样,彭士禄所走过的道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他的理论和他的思维方式,有时候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他,支持他,更多的时候,他处在反对者和过激者以及保守者的合围之中。
当初,二机部提出的建造陆上模式堆的设想以及整套结构布置的设想,曾经引起某大学和某研究所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方案。
反对搞模式堆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搞这么繁琐,因为陆上模式堆不仅使试验费提高一半,而且会推迟核潜艇下水的进度,还不如直接将反应堆装艇试验,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交部队作战斗艇使用。若不完全成功,经过修改后交部队作训练艇,经过进一步修改后再建造战斗艇……
彭士禄一方则认为:艇上核动力装置我们没有搞过,技术上百分之百成功没有把握,不经过模式堆试验就直接装艇危险性太大。
经过争论,反复研究分析,意见逐步取得一致,彭士禄取得了初步胜利。后来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都表了态:为了核动力潜艇一次建造试验成功,必须建立陆上模式堆。这个钱不会白花,是合算的。
彭士禄的前进道路上终于亮起了绿灯。但是,前面还有无数的沟沟坎坎需要跨越。
有一天,彭士禄忽然看到一家外国杂志刊登了美国核潜艇动力主泵的照片,文字介绍是全密封结构的。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他的联想,我们的核潜艇动力系统的主泵也必须是全密封的,决不能漏一滴水。
据说,早在彭士禄参与核潜艇工程之前,有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日本密封泵的文章、照片和剖面围,采用密封泵的方案就已经确定了,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研制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彭士禄把专门搞水泵课题的何亚音找来,把研制密封主泵的任务交给他和他的同伴们。不久何亚音他们就把图样和技术说明书搞了出来。其技术要求就当时所能达到的工艺水平而言,是很难实现的。但沈阳水泵厂和哈尔滨电机厂听说是核潜艇工程的项目,很重视,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个任务。
工厂按照图纸做出了主泵样机,经过检验,没有发现问题,然后投产。但是正品泵壳做出来后,发现外表有瑕疵,军代表怕负责任,不放出厂。
快要进行工程安装了,主泵却不能出厂,技术人员和厂方领导急得团团转,最后只好把彭士禄从北京请来进行鉴定拍板。此时是1969年的夏天。
军代表认为:主泵属于高压水泵,不但要承受很大的气压,还要承受高温,技术参数一丝一毫不能含糊。
厂方表示:谁不愿把活儿干得无可挑剔,只是工艺所限,现在已经发挥了最高水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彭总,我们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只有听你的。”
“彭总,你决定吧。不然,谁也不敢拍这个板,恐怕要把事情耽误了。”
这时彭士禄经过对样机的全面审定,心里有了底。同时他也看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的症结所在:核潜艇工程是前所未有的高机密新工程,处在“文化大革命”之中,工程本身已被赋予过多的政治色彩,因此大家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就被扣上政治帽子,在某些指标参数面前,表现了过多的刻板。
彭士禄对大家说:“你们都跟我说实话,是否有技术和产品以外的担心?别怕,如果有人因为技术问题被打成反革命,我陪绑!”
有的技术人员终于承认:“技术指标是定得高了,主要是怕出问题担不起责任。因此,保险系数加码又加码。”
军代表也松了口:“其实这点瑕疵,外国产品恐怕也免不了。主要是怕出问题,担政治责任。”
于是彭士禄发话了:“现在就要进行工程安装了,重造一个密封主泵,时间已经来不及,我的意见,将这个主泵的瑕疵部位进行补焊、打磨处理,然后出厂。”(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