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彭士禄把一个费了很大劲造出来,差点被枪毙的密封主泵给救活了。
像这样大胆拍板的事例,在彭士禄为核动力装置设计中还有很多。有人说,彭士禄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敢拍板,另外三成风险再想办法避免。彭士禄则认为,如果什么事情都等到十拿九稳了才干,那么我们的核潜艇到下个世纪可能也造不出来。
现在,事实已经向人们证明了一切。彭士禄怎能不激动?
反应堆达到满功率指标的消息传到北京,各级领导同志都非常高兴。中央军委、国防科委、二机部、六机部等单位纷纷来电致贺,试验基地再一次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
此后,陆上模式堆经过16个阶段、610天各种功况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核动力装置的总体设计是成功的;各种设备的布局和安装是合理的,运行是安全稳定的,设备的极限参数大多还有一定的裕量;主要技术性能基本达到或超过原定指标;反应堆超过原定全功率工作期的68%;在结构、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绝大部分经过改进得到了解决;有的设备技术指标未达到或不够完善,但不影响安全使用;有的设备、系统技术性能不先进,如核动力装置热效率不够高、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小等,因为是结构上的原因不好修改,只能在研制第二代核动力装置时加以改进提高。
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主要完成了六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验证了核动力装置的设计、总体布置和设备安装,为核潜艇和下一代核动力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二是对系统、设备暴露出来的设计、制造工艺、材料等方面210余项问题,大都做了改进完善,对保证潜艇动力装置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为核动力装置定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是通过物理、热工、控制、仪表、屏蔽、剂量、震动、噪音、应力等530余项次的试验,基本上摸清了核动力装置的性能,对科技、使用都有价值。
四是积累了大量运行、检修和管理的经验,初步完善了运行、检修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对指导核潜艇运行、检修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是培训了1100余名核动力装置运行、设备安装、调试、检修和各种专业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为压水堆发展储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
六是重点开展了物理、热工、化学和控制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对改进提高第一代核潜艇动力装置及第二代核动力装置的研究设计很有意义,对发展我国反应堆工程事业和核能源事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完成的上述任务看,建设陆上模式堆的决策是正确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