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盛大的节日

 

陈右铭自述--
    1974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4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对于核潜艇工程的建设者们来说,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将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经过两年多的航行试验,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工业、科研部门,对在试验中发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修饰。海军、六机部领导经过慎重研究,认为该艇总体上已达到设计要求,可以交付部队使用。并于1974年7月5日将这个意见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定于1974年8月1日在总装厂召开交接命名大会。
 
经过无数人前后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入伍了!
    总装厂码头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歌声嘹亮。到处是激动的笑脸,到处是热闹的人群。这种场面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其它地方虽然屡见不鲜,但是在总装厂却是很少见。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海滩,是核潜艇工程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核潜艇把各路豪杰聚在了一起,建起了高大的厂房车间,并使这块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土地受到全国和世界的瞩目。
 
参加交接命名大会的有,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各有关省、市的领导,军委各总部和有关军种、军区的领导,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核潜艇总装厂、总体所和有关设备研制单位的代表,以及总装厂的全体职工,共七千多人。
 

各方领导同志登上主席台,顿时掌声雷动,欢呼震天。

    六机部副部长边疆宣布:“我国鱼雷核潜艇首艇交接命名大会现在开始!”
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宣读中央军委命令--
 
中央军委1974年8月1日军委第90号命令
现决定,将该艇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并授予军旗一面。
望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随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交艇命名大会会场
 
    六机部副部长刘放、海军副司令员高振家分别在交接议定书上签字。
    省委书记杨春甫、军区副司令江拥辉、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国防工办副主任邹家华、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六机部副部长边疆,以及工人、科技人员代表和水兵代表先后在大会上讲了话。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艇长杨玺从高振家手中接过军旗,把他高高地插在“长征一号”艇的舰桥上。
    全体军人向军旗敬礼。
    我看见,萧劲光大将眼望飘扬在核潜艇舰桥上的军旗,历尽沧桑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流下两行热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此刻,海军司令员的眼泪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他的心里一定装着这样一段历史:从十九世纪初叶开始的百余年来的历史。那是中华民族被侵略被欺侮被奴役的悲惨史。
 
    1808年,英国兵船首犯中国东南沿海,染指珠江;
    1840年,英军舰队长驱广东沿海,封锁珠江口,同时进攻厦门,侵占定海;
    1841年1月,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同年1月26日,英军侵占香港;6月,兵犯吴淞,7月侵占镇江,8月攻陷厦门,9月攻占镇海、宁波;
    1856年10月,英军舰队炮轰广州;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与此同时,沙俄政府强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攻陷大沽,占领天津;
    1874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琅桥登陆;
    1884年8月,法军舰队兵犯马尾军港,摧毁基隆炮台,强行登陆;
    1894年11月,日军袭击大连、旅顺,在旅顺和花园口登陆;12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旅顺登陆,屠城三日,数万之众的旅顺重镇,死里逃生者不足二十人;
    1895年1月,日本出动舰艇25艘,护送军队二三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3月,日军侵占牛庄、营口,攻陷澎湖,5月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
    登陆、登陆、登陆……继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这些条约像一条条绳索,在中国人的脖子上越勒越紧,数以百万计的同胞被杀害,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进了强盗的版图……尤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明目张胆的侵略活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来自海上!
 
    如今,中国有一万八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们应该有更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保卫它。现在,中国核潜艇开始正式装备海军部队,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作为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大将,能不激动么?
 
    我发现,流泪的人那样多:有将军,有水兵,有科技人员,有干部,有工人。
    不知不觉,我的眼睛里注满了泪水,视线变得模糊了。我没有去擦,由它尽情的流个不停。
这是激动之泪,成功之泪,振奋之泪。     
          

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陈右铭(1974年)

 

“长征一号”的由来

 

陈右铭自述--
    把核潜艇命名为“长征号”,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按照惯例,每一艘新型舰艇服役,上级都要为它定一个名字。航行试验结束后,在工人中间,科技人员中间,指战员中间,出现了一个给核潜艇起名的热潮。
 
    总装厂有一个叫王金宝的青年工人,他是刚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调来的新工人。他不仅参加议论,而且认为应该向上级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于是王金宝像记者一样,到工程师、老工人中间,了解核潜艇研制的经过。情况了解多了,理解也深了,逐渐在王金宝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想法,向中央军委写一份建议书。经过反复修改,一份凝聚着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智慧的建议书写成了:
 
中央军委首长:
    从北京传来了中央军委要来我厂举行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交接命名大会的消息,职工们听了,那高兴劲呀,真没法形容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