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水下火焰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2)

 
    英国前国防大臣皮姆说:“即使英国有一艘核潜艇可供使用,也足以使苏联造成不能接受的破坏。”
    正因为导弹核潜艇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美、苏都积极发展,他们的潜地导弹和核弹头总数都在40%以上,法国、英国几乎全部发展潜地导弹。
    ……
 
    如果我们有一定数量的核潜艇,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你有,我也有,你要毁灭我们,你自己也要受到点报复。”
 
    这样必将迫使潜在敌手想对我们实施核袭击时不得不考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减少对我实施核袭击的可能。我们利用当前大好时机加强核潜艇的研制,不仅可以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对第一代核潜艇的改进提高与维修,对发展我国核能源有很多好处,而且对保卫世界和平、促进核裁军也有重要意义。
 
    中国应该发展核潜艇,这关系到大国地位问题。--这是一位现在当政的中央领导同志说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同时也从中看到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前途和希望。
 
我为中国海军拥有核潜艇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为我曾经参加过研制建造中国第一代核潜艇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李忠效插叙--
1985年,陈右铭同志由于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1986年11月离职休养。因为此书的重点是写陈右铭亲身经历的事情,他没经历的就没有写了。但是与第一代核潜艇有关的的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交代。
核潜艇工程办公室是1979年撤销的,相关工作移交给国防科委。从那以后,陈右铭作为海军装备部副部长、部长,只参加了1982年由31型常规潜艇进行的潜地导弹试验,有些重要试验他没有参与,如1985年至1986年进行的核潜艇90昼夜长航,1988年进行的核潜艇深潜试验,1988年进行的核潜艇弹道导弹试验等。
现在,第一代核潜艇正在陆续退役,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建造者也在陆续辞世。一个时代正在结束,翻过去的那一页正在成为历史。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元日》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的一页将由新一代建设者继续书写。他们一定会写得更好。
 

1997年1月 8日初稿

1998年6月 2日二稿

2009年8月30日三稿

2019年6月30日四稿

 

第十五章 水下火焰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本网站近期连载陈右铭、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五章 水下火焰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作者简介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