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下待命 (二) 《372潜艇出岛链记》(2)
19:53时,372潜艇驶出潜训区,转入远航,乘着夜色,悄悄地向“第一岛链”方向驶去。
“第一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所谓“岛链”,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军事上的内容。
“岛链”一词由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重兵,构筑了一条以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一线基地为基轴,以日本、韩国、冲绳、关岛等基地和设施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锁链”,其用途是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扼杀、封锁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除“第一岛链”外,还有“第二岛链”、“第三岛链”。
“第二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经南方群岛(包括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延至哈马黑拉马等岛群,它是一线亚太美军和日韩等国的后方依托。
“第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美国构筑的用来围堵中国的岛链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形成了海陆两个层面的包围态势。对中国构成了“C形包围”的态势:海上包围从日本到印度,陆上包围从印度到中亚。无论是“第一岛链”还是“C形包围”,都是美国唯恐迅速崛起的中国而企图在地缘战略上遏制中国的枷锁。
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和潜艇、核潜艇曾多次通过宫古海峡和巴士海峡进入太平洋,近年来,美国和日本都加强了对海峡的水下监测,给中国潜艇突破海峡增加了麻烦。
南海的海水很清澈,白天的光照度很强,潜艇在几十米水下航行,在天上用肉眼就能看到水下有一个巨大的黑影移动。要想不被反潜飞机和侦察卫星监测到行踪,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海峡,潜艇必须要潜到×××米以下的深度航行,或者乘夜色在较浅深度航行。
1月25日早上吃过早饭,07:40时,王红理主持召开第二次海上临时党委会,明确潜艇由战备拉动转为远航。将由巴士海峡出“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某海域待机,与海军南海舰队的一支水面舰艇编队会合,并在那里进行对抗演练。
有人总结过,潜艇远航期间,艇员的情绪变化会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兴奋期,因为刚出去,不论干部战士,不论老兵新兵,都会兴奋一阵子;第二个阶段是平稳期,兴奋的情绪一过,会出现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每个人情绪平稳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第三个阶段是烦躁期,出海时间一长,每天周而复始的单调生活,必然会使人产生烦躁的情绪,每个人的烦躁程度大同小异;第四个阶段又是兴奋期,因为要返航了,回家了,就要见到蓝天、阳光和陆地,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了,要见到亲人了,大家又会兴奋起来。
这一次因为情况特殊,由战备拉动转远航,艇员的情绪变化将会更大。
有人对突然转入这么长时间的远航,心理准备不充足,尤其是家属临时来队的官兵,有的家属刚到,有的还在来三亚的路上,难免要惦记老婆孩子。对这种情况,光说大道理不顶用,本艇副政委许建文就从另外的角度开导他们。
“只要出来就是好事!”许建文说,“你们看旁边的374艇,2012年准备远航,折腾了一年,最后任务撤销了,一年白忙活了。我们出来了,下半年就会轻松一点,没必要重复准备。另外,远航还有出海补助,时间越长补助越多,所以啊,出来就是好事!”
看问题的角度很重要,角度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心情。
经许建文这么一说,大家觉得有道理,事已至此,多想也没用。
本网站近期连载李忠效的【报告文学】《372潜艇出岛链记》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踩一下[0]

顶一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