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掉深”惊魂 (一) 《372潜艇出岛链记》

第五章 “掉深”惊魂

2月2日凌晨,372艇航行至接近巴士海峡西口约×××海里左右的海域,第三更当更,深度160米,航向×××°,经济电机航行,速度“前进一”。

00:29时,负责操纵升降舵的舵信班副班长成云朝看了一下表,还有几分钟就要交更了。这时,他发现电子深度计上的数据发生了变化,从160米开始往下掉,并且打上浮满舵也不起作用,他立即向指挥员报告了这一情况。

当更指挥员是支队副参谋长刘涛,此时他并未意识到一次重大险情即将到来,他下达了 “往复泵排水”的处置口令,他是想通过水泵将浮力调整柜的水排出去的方法来增加潜艇的浮力。

00:30时,深度增大到170米,刘涛见排水挽回深度的效果不明显,随即下令经航电机“前进二”。

当时支队长王红理也在指挥舱。作为海上指挥员,王红理不参加值更,一般在前半夜,他都不睡觉,会守在指挥舱和大家一起值更。

刘涛对王红理说:“支队长,在这个地方这个深度不太好操纵,干脆到180米吧!”

王红理说:“行,180就180吧!”

潜艇“掉深”,属于经常出现的情况,受海流和风浪等因素的影响,潜艇很难在一个固定的深度平稳航行,对于“掉深”的处置,海军各潜艇部队因为受海况条件的影响,所采取的办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在黄海和东海,经黄河、长江千百万年泥沙的淤积,海洋深度较浅,不允许“掉深”太大,要求保持正负1米以内,不然就触到海底了。而南海深度较大,潜艇在这里可以较为“自由”地跑,“掉深”处置的幅度也可以稍大一些,只要不浮上来,不掉下去太多,正负10米以内均可。王红理在当艇长、参谋长、支队长期间,曾经历过多次“掉深”,都处置得很好,排排水,用用车,就上来了。

这一次,大家都有些大意了。

为什么不及时转主电机航行或者用高压气排水呢?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敌情顾虑,因为在2月1日凌晨水下充电时发现美国海军“霍华德号”驱逐舰就在附近海域游弋,担心使用高压气动静太大会暴露自己;第二是为了节省用电,转换主电机航行会增大耗电量,另外潜艇远航一般要求“静舵巡航”,就是尽量少操舵。潜艇的升降舵和方向舵都是液压操作,频繁操舵会降低液压的压力,就要频繁启动液压泵,频繁启动液压泵也会耗电,还有液压操舵时会发出“咔、咔”的响声,也不利于潜艇的隐蔽;第三是曾经在210米深度航行了100多个小时,感觉在200米以内进行处置,问题不太大。

00:33时,深度增大到191米,“掉深”惯性仍未消除,一分钟“掉深”10米,这是很危险的。刘涛下令转主电机航行,准备中间组主水柜供气;转换冷却系统,为主电机航行作好准备。

由经航电机转换主电机的过程很复杂,需要转换冷却系统,因为经电机航行和主电机航行的冷却系统是不一样的。

五舱接到命令,更当的陈祖军立即做好转换主电机的准备。

潜水深度加大,潜艇固壳和非耐压壳体之间会产生异常的响声,正在休更的本艇艇长易辉躺在床铺上,听到一舱固壳产生第一声异响,意识到潜艇可能出现“掉深”险情,马上起来了。这时听到第二声异响,便立即快步赶到指挥舱,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当时指挥舱的气氛有些紧张,王红理和刘涛正在处置紧急情况。

当时易辉一直看着深度计,潜艇一直在往下掉,深度计显示二百零几米。在主电机转换过程中间,指挥员下令:“准备供气。”

“准备供气”就是准备向主水柜供气。这项工作由舰务值更人员负责。当时的舰务更是副班长白虎虎,他正在指挥舱底往复泵排水,舰务专业在上层只有一个人,又要组织下面排水,又要供气,有些忙不过来。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供气,潜艇“掉深”难控制,供气要比排水快。在指挥员下令“供气”的时候,白虎虎没看深度计,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他愣了一下:“不是叫排水么?”

易辉马上说:“是叫供气!”

白虎虎立即跑向失事排水总站。

供气还没开始,指挥员又说:“大家注意,注意,比较难控制,不要紧张。”

00:34时,五舱报告:“主电机准备好。” 这时深度增大到200米,且继续“掉深”。

刘涛下令:“前进二!”

几乎与此同时,白虎虎开始向中间水柜供气。在那个短暂的一两分钟时间里,很多口令和动作都是交叉进行的。每个口令和动作都可以用秒来计算。(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7]

踩一下[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