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艰难抉择 (二)《372潜艇出岛链记》

第六章 艰难抉择

第二篇文章题为《担当,军人的本色》,作者不详,文章介绍了电工区队长陈祖军的事迹。

第三篇文章是散文诗,题为《潜艇兵的自豪》,作者是副航海长张洪玮。文章写道:

从未想到,一个铁壳能凝聚这么大的力量;从未想到,一个铁壳能团结这么多同志的心;从未想到,一个铁壳能承载这么多人的希望。外人称这个铁壳为潜艇,但我们称为家;外人觉得这个铁壳冷酷,但我们它有爱。驾驭着潜艇,我们书写军旅生涯;驾驭着潜艇,我们铸就水下长城;驾驭着潜艇,我们无比光荣自豪。

三版、四版的内容就不一一介绍了。这期报纸定版时,“掉深”险情还没有发生,有意思的是,一版、二版的文章似乎在预示着,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并提前宣布了“五舱的弟兄是好样的”,他们都是“有担当的军人”,并以自己是潜艇兵而自豪。

官兵的情绪比较稳定,王红理感到欣慰,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力量。

372潜艇是本支队第一艘引俄潜艇,很多艇员经历了本艇的三次全训、三次远航,思想过硬,技术精湛,此次“掉深”险情,如果不是重要战位的艇员冷静、沉着,很难说能否化险为夷。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信得过、靠得住的部下,王红理产生了继续执行远航任务的想法。

可是,机械情况是否允许呢?

五舱主电机进水,不能动了,万幸的是,该型潜艇的经航电机、空气压缩机都不在五舱,在六舱,只是控制箱在五舱,控制箱进水就比较好办了,用蒸馏水和酒精将其触点清洗干净,再用电吹风吹干,绝缘基本可以恢复。

王红理对机电业务长吴千里说:“叫他们先把控制箱清理出来。其次,把滑油泵恢复起来,以便对大轴进行冷却。”

03:40时,吴千里向王红理报告,4号滑油泵和经航电机控制箱已经修复,经航电机试车运转正常。

王红理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经航电机能工作,滑油泵能给大轴供润滑油降温,他对继续执行远航任务就有信心了。他亲自跑到海图室,和航海长李奎一起计算经济电机航行到达××号阵地的距离和时间,经过测算,用经济电机航行,按上级要求进入阵地的时间,绰绰有余。他暗暗打定注意,不向家里报告,继续向太平洋挺进。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引俄636M型潜艇与其它国产常规潜艇不同,柴油机只负责充电,不能航行,而且该型潜艇是单轴单桨,只有一台主电机和一台经航电机,主电机进水已经停用,如果唯一的动力――经航电机再出故障,那么潜艇将完全失去航行能力。

但是,王红理想,这次战备拉动是一次具有战争背景下的行动,如果中途撤出战斗,就是失败,如果继续坚持前行,那么还有50%胜利的希望。

王红理首先征求三个军事干部――副参谋长刘涛、374潜艇艇长曾栋良、本艇艇长易辉的意见,他说:“我确确实实想把这个任务圆满地搞好,还有一个是我对荣誉看得很重。海军搞这个战备拉动,别的部队都完成得很好,你××支队一条艇出去,灰头土脸地回来了,对海军首长的决策还是有影响的,绝对不能给海军丢脸,这是一。第二就是你把海军首长整到作战室去,你也过不好,兄弟部队知道你出事以后,都要去找你,营救你啊!人家不责怪你么?本来好好的在家过年,突然紧急出动去救你,多丢脸啊!××支队成立五十多年了,虽然有过一些挫折,但是从来没在大的任务上面掉链子,如果这次掉链子了,在××支队我就是罪人,本来支队发展势头很好,突然在我这里折了,××支队的辉煌历史要在这个地方拐个大弯了,这不是一个光彩的事,所以我要顶住压力,这是我的一个真实想法。我不主张向家里报,一是装备基本恢复了,经航电机可以动了;二是向上级报告也说不清楚,反而让首长担心。你一报,上级究竟是要你回去还是要你继续执行任务啊?首长会很纠结。我估计,只要上报,就可能让我们回去。那么等于宣布这次战备拉动失败了。这是上级和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我们既然出来了,就要不辱使命啊!必须把任务完成好,靠同志们把这件事做好,不要以后说起来,当时不该这样或那样,我想不能买后悔药。按照我的意思,不要报。如果出了问题,上级要批评,我一个人承担。这就是我的决定。”(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5]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