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艰难抉择 (二)《372潜艇出岛链记》(2)
艇长易辉说:“372艇艇员素质个顶个的过硬,当前的抢修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有能力立足自己完成后续任务。”
刘涛等人都认为王红理言之有理。四名军事干部很快达成共识:不向家里报告,继续远航。
接着,王红理又分别向政治部主任何占良、机电业务长吴千里、本艇政委张学东等人说明了他的想法。
何占良说:“经历生死考验后,官兵们生死与共的协作精神和齐力断金的斗志更加旺盛,战斗意识更加坚韧,我看可以继续完成任务。”
吴千里说:“天亮前恢复潜航能力不成问题,用经航电机执行后续任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张学东说:“我到各个舱室了解过了,大家的情绪很好。陈祖军拍着胸脯向我保证: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能修好电路,不需要任何援助。”
王红理轻舒一口气:只要临时党委成员统一了认识,下面的工作就好做了。
事实证明,王红理的决策是正确的,后来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说:“岸上的人都不了解海上的情况,我不可能帮你们下决心。”
王红理事后回忆,当时他对能否继续远航心里也没底,主要得看其他电器设备修复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过他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就是尽量要往好处做。
曾栋良后来对记者说:“王支队长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全押在上面了,这是绝对需要胆识的,一般不好做这个决定。危机关头,他非常冷静。尤其是后来那些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我是很佩服的。后来我就在想,如果我是指挥员,我肯定冷静不到这个程度,现在我还做不到。”
曾栋良还回忆起一件往事:“2012年支队长跟329去远航,当时要上浮充电,刚一上浮就雷达报警,支队长非常果断,命令紧急下潜。后来根据家里发来的敌情通报认真分析,幸好当时下潜了,因为那时美国的军舰在那搞实验,要是被他们发现了,那我们的任务就算没有完成。支队长命令下得非常果断,对敌情分析得非常准。”
王红理在和大家沟通之后,对吴千里说:“我们天亮前必须潜水。现在电也不太够了,要抓紧时间充电、充气。”
吴千里领命而去。艇上有两台空气压缩机,一台在四舱,一台在五舱,五舱的空压机因为控制箱被海水打湿,暂时不能用了,四舱的还可以用。
这时五舱动力系统的绝缘值仍然为零,不知什么地方短路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电机都不能启动,一启动,要么是人触电,要么是烧坏装备。机电部门折腾了好长时间,仍不见效。
王红理很着急,绝缘问题不解决,什么也干不成。他亲临五舱帮助陈祖军他们分析原因,他对谢宝树和陈祖军说:“绝缘不好,肯定是发生在进水的地方,进水的地方那么大,具体是哪个地方出的问题,我们一时半会找不到的,水都没有排干净,怎么找到哪里短路?我想可以用排除法进行试验。五舱的电器设备现在已经启动的,正在运行的,肯定都没问题,把没启动那些设备的保险丝都拔掉,然后一台一台装上保险丝再试。哪台保险丝烧了,就说明哪台短路了。”
陈祖军按照王红理说的“排除法”,一台一台试验,很快就查出了影响绝缘的故障点。
五舱继续抢修,王红理回到指挥舱对易辉说:“先启动柴油机,用低压气排水,把潜艇姿态搞正,然后向蓄电池充电。”
柴油机启动了,漆黑的大海上响起一阵“扑通通、扑通通”的响声,那是柴油机水上排气口在海面上溅起水花的声音。潜艇的这个举动很快就引起美国海洋监视船和反潜直升机的注意,它们迅速向潜艇聚拢过来。
04:08时,易辉把潜艇姿态扶正,开始用经航电机航行,速度“前进二”,并用小电流试验充电。电流平稳之后,逐步加大充电电流,这时舱段班报告,四舱空气压缩机出现故障,没法充气。当时高压气压力只有50%左右,没到达潜水的要求,但是天就要亮了,潜艇必须潜水。
美国海洋监视船和反潜直升机一直在附近的海面和天空监视372潜艇的行动。若即若离,紧追不舍。他们一定奇怪:这艘潜艇浮在水面上干什么?
本网站近期连载李忠效的【报告文学】
《372潜艇出岛链记》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踩一下[0]

顶一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