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下待命 (一) 《372潜艇出岛链记》

第三章 水下待命

2014年1月22日17:30时,372潜艇备航备潜完毕,等待舰队出航的命令。待命期间,有人看见支队长王红理来到码头,艇长易辉向他报告完情况,他便坐车离开了,于是就以为此次拉动已经结束,有的士官给临时来队的家属打电话:“把鸡炖上,我今晚回家吃饭!”

其实战备拉动命令并未取消,支队长是回机关食堂吃晚饭去了,而本艇官兵要在艇上就餐。进入战备状态的潜艇是随时准备拉出去的,潜艇备航备潜的同时,艇上的厨师已经开始准备晚餐。备航备潜完毕,晚饭也做好了。

艇员就餐期间,372潜艇接到出航的命令,这时王红理等人已回到码头,迅速上艇。

18:18时,潜艇离开码头。支队政委李云平带领几名机关干部来送行。水手长拉响两声汽笛,向送行的人们告别。

潜艇出港以后,水上状态向预定海区航渡。在航渡过程中,海司潜艇部参谋马泽向王红理等人口头传达了此次战备拉动和潜艇远航的使命任务,马泽说,正式命令将由舰队以电报形式下达。

372潜艇的这次远航与以往的远航不同,由战备拉动直接转入远航,这还是海军史上的第一次,很多人没有思想准备。虽然以前也搞过战备拉动,但都是拉到海上待几天,然后就返航了。这次春节在即,有人判断是一次短期的拉动,出去三五天,潜艇在海里洗个澡,回来过节。谁也没想到会由拉动转入远航。

以往潜艇远航,都是由上级下达整个计划,规定所有的流程,告知所有的权限和要求。这次不同,出航前什么计划也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王红理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潜艇进入待机海区,潜艇下潜,转更次航行,开始水下待命。待命的时光是难熬的。王红理向有关人员交代完注意事项,走到位于一舱的艇长室,躺在床铺上闭目养神,把潜艇转入远航后需要做的事情仔细梳理了一遍,同时对372艇的人员情况进行了分析。

有人总结过驱逐舰舰长和潜艇艇长的区别:驱逐舰舰长最关心的是“避碰”,潜艇艇长最担心的“掉深”;驱逐舰舰长对舰上的管理只需抓到部门长一级就够了,因为一条驱逐舰几百号人,舰长不可能都熟悉,而一条潜艇只有六七十人,艇长必需对每一个人的性格和技术能力都熟悉,要知道一个口令下去,谁在那个岗位上,需要几秒钟可以完成战术动作。潜艇水下机动的危险性和雷弹发射的准确性,都是用秒来计算的。王红理作为海上指挥员,虽然不用像艇长那样熟悉每个艇员,但对于主要战位,还是需要了解的。

372潜艇是从俄罗斯引进的636M型潜艇,是××支队引俄潜艇的首艇,2005年8月来到三亚,因为是引俄首艇,支队非常重视,组建新艇时配备了比较强的领导班子,艇长潘辉雄和政委项曦都是支队最强的艇队军政主官,部门长和各专业技师也是他们从支队各艇选来的最强技术骨干。

当时的支队长魏学义和支队政委杜本印对潘辉雄和项曦说,你们是引俄首艇,你们要成为一个标杆,成为母艇,要为后续的引俄艇培养人才。636M艇和035艇的战斗部署都不一样,你们要零开始,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发展。

在引俄艇没有来到中国之前,艇队就把宿舍的房间当作舱室,把部署列好了天天演练。引俄艇来到中国之后,又开始封舱训练,专业考试和部署操演都非常严格。当时项曦提出的口号是:“平时要当标兵,战时要当尖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当好龙头,做好表率。”

2005年底,该艇出了引进后的第一次海,一切顺利。2006年,艇队全面发展非常出色。支队按照《潜艇训练纲要》定期对基层单位建设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该艇每个季度都是总分第一名。当年还被舰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艇长、政委也被评为舰队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之后的三年,连续被评为舰队基础建设标兵单位。

2006年全训完之后,372潜艇成了支队机关干部的“摇篮”,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岸勤部、装备部都到372潜艇来要求调人,结果支队司、政、岸、装都有从该艇调出来的骨干。

不过,372潜艇刚从寒冷的俄罗斯来到属于热带气候的三亚时,还有点“水土不服”,三亚的“三高”(高温、高湿、高盐)使得艇上电器设备很容易损坏,该艇刚来中国的第一年就烧了9台电机,后来海军机关专门请了德州电机厂的技术人员把艇上所有电机的线圈重新改装,这才解决了烧电机的问题。

372潜艇曾经出现过几次状况,都被他们及时化解掉了。

2006年2月,372潜艇在海上进行昼夜航行训练。一天晚上,潜艇在9米深度航行时,五舱主电机突然起火,五舱的值更人员反应很快,迅速切断了电源,打开控制箱把火灭掉了。这都得益于出海前进行了严格的损管操练。

当时五舱报告电机起火,艇长潘辉雄马上下口令:“潜艇浮起。”潜艇浮到水面以后,虽然火已扑灭,但是舱室里已是烟雾弥漫,潘辉雄下令进行全艇通风。海上指挥员陈强南决定向舰队汇报灾情。

舰队问:“你们能不能自己回来?”

陈强南经过征求潘辉雄和机电部门的意见,果断回答舰队:“能。”

当时动力电源已经断了,做这种回答是需要勇气的。电工班的军士长、班长等人经过努力,把备用电源进行跨接,给主电机供电,保持了潜艇的自航能力,潜艇安全返回军港。

    2011年夏天,372艇奉命奔赴某预定海域,参加潜艇和水面舰艇实兵对抗演练考核。

    潜艇行驶到距离预定潜训区30海里时,全艇进入接“敌”备战状态。突然,指挥舱接到四舱报告:“柴油机管路破裂!”

该艇第二任艇长刘涛当即下令:“停车检查!”

很快,轮机军士长送来检查结果:柴油机废气管路破裂,潜艇无法大速度航渡到预定海区。

根据此次对抗演练突发故障处置预案,372艇应该立即退出对抗演练,返航检修。在讨论要不要上浮请示返航时,海上指挥员、时任支队长王再杰说:“战场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能这样一走了之吗?”

大家都不说话,等待支队长的决定。

    王再杰果断地说:“仗怎么打,平时就该怎么练!抛开演练预案,就在附近海区寻找战机!”

    “明白!”艇长刘涛心领神会。轮机班立即对柴油机废气管路进行了应急处理,潜艇重新开动了。

    潜艇在刘涛艇长的指挥下,悄悄向预定海区隐蔽游猎待机。

    经过一小时搜索航行,声纳技师邹建军报告:“方位××度,距离××链,声纳发现‘敌’驱逐舰一艘正向我艇左舷靠近!”

“战斗警报!鱼雷攻击!”刘涛果断下令。

与此同时,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水文和作战条件数据,刘涛指挥潜艇变换深度和航向,很快顺利占据了有利攻击阵位。

“一号发射管预备!”

瞅准时机,刘涛发出口令:“放!”

    雷弹发射舱传来一声“嘭”的闷响,鱼雷呼啸而出,准确命中“敌”主力战舰。“敌”舰艇编队顿时阵脚大乱,仓皇撤出战斗……

    372艇大获全胜,参加演练的水面舰艇编队指挥员却很不服气,随即向考核组告状:“372潜艇不按预定考核科目进行大深度状态下鱼雷发射,不按演练预案,在预定海区外就发起攻击,是严重违规,成绩不能算数!”

    372艇的考核成绩到底算不算数?考核组内部也看法不一,各种意见激烈交锋。

    “未来实战中,敌人会傻到拿着脚本和你‘对表’吗?”支队长王再杰的反问发人深思。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善谋者,当善以变应变……以未来实战作卡尺,让现场所有的人看得更远、更通透。

    考核组宣读了最终评判:“372艇在突发机械故障的情况下灵活应对,及时根据战场态势调整战术战法,顺利完成战斗任务,十分难得!考核成绩有效!”

如今,372潜艇已经换了三任艇长,经过三次全训,这一次是372 艇的第三次远航,前面的两次都非常成功,这一次会怎样呢?

“一定要成功!一定会成功!”王红理在心里对自己说。

王红理从潜艇学院毕业分配到潜艇××支队25年了,已对支队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不过他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让他不开心的事情,也正是这些不开心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好好干,将来要改变这一切!(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5]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