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胜利归来 《372潜艇出岛链记》
第十章 胜利归来
若在以往,常规潜艇远航36天,起码舰队首长要来迎接,但是自从潜艇远航常态化以后,人们对远航已经习以为常,连迎接仪式也被简化了。另外372潜艇的险情家里不知道,不然也许会来舰队一级的首长迎接他们。372潜艇靠码头的时候,只有支队政委李云平带领支队领导前往码头迎接。
“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活着。”易辉说,“这是靠码头时最真实的感受。”
我特别能理解易辉的这种感觉。
对于普通官兵来说,来不来首长倒无所谓,家属在本地的,更希望看到自己的亲人。
在潜艇部队,很多人的老婆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丈夫、父亲每天都在干什么,艇员们对家里有交代:如果不打电话,就是又出去了。出去的时间一长,家人免不了提心吊胆。过去出航回来也不让到码头迎接,现在变得人性化了,一般会通知家属潜艇什么时候回来。如果不是工作脱不开身,家属都会到码头上迎接。那种久别重逢的场面常常会让旁观者感动得落泪。当事人就更不用说了。也有艇员不希望家属来迎接的,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让别人看到软弱的一面,家属们可不管那些,反正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谁笑话谁啊!
政委张学东的爱人何晓琴带着8岁的儿子张家元来了。这是张学东出航之前特别交代过的,要让儿子受受教育。张学东给儿子起名“家元”,有其特殊的含义:“元”是第一的意思,将来儿子如果小有出息,就是张家的第一,如果大有出息,就是国家的栋梁。因为有希冀,就有意识对其进行素质培养。他想让儿子知道,爸爸老是不在家,是干什么去了。另外也想让儿子看看潜艇归来的场面,感受一种庄严感和荣誉感。
艇长易辉的爱人张冬军和10岁的女儿易轩也来了,有人给他一束鲜花,让他献给他的爱人。他不敢去面对她们,把鲜花给了一个士官。他没到码头上去见妻子和孩子,在经历了海上的险情之后,他怕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作为艇长、丈夫、父亲,他想在部下、妻子、女儿面前保持一种刚强的形象。
军医卢翀的妻子曾晓燕来了,他的父母也来了。卢翀后来回忆说:“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和36个日日夜夜的煎熬之后,我艇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安全顺利地回到久违的母港。当我第一眼看见父母、妻子和已过‘百日’的儿子,看见他们站在码头向我挥手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立刻充满了幸福和甜蜜,被亲情融化了……”
潜艇出航之前的那天晚上,卢翀对妻子说:“老婆,要是我真的执行任务去了,你能不能不回去啊?你走了我可一点盼头都没有了……”
曾晓燕后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第二天他果真执行去了。更让人揪心的是,他这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不知我们在这要等多久,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那时,家人和朋友都劝我,干脆早点回家吧,在那个人生地不熟、没有亲戚、没有好友的地方,生活该是多么不便呀!但是我没有听劝,毅然选择坚守等待,我不想让老公回来的时候没有家人去码头迎接,不想让他回来看到屋子空空荡荡的,一个人孤零零的。所以,我在这个偏僻、陌生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等了一个多月,终于把他等回来了,哪怕等待的时间再长,我也会等下去,因为我不想让他回来后失望。老公出去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推着儿子去支队海边散步,期待着哪一天他突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在这一个多月的等待期盼中,虽然不知道他每天都在做什么,但我知道我在家该为他做些什么。我平时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对老公的思念大多也转化成了文字,我还给他写了一首小诗:待小儿百日时,葱哥(我对老公的昵称)归来可好?此时君卿在何处,奴家日日盼。三亚霞色好,海面烟波渺。期待归来日,与君把酒欢!我想对我亲爱的军人老公说:嫁给你,我从不后悔。我愿意一直站在你的左边,因为我知道你敬礼的右手属于国家,我会永远支持你!”
曾晓燕的“小资”情调颇浓,却让人感动,有如此多情的爱妻等着丈夫回来,卢翀真该美死了!
轮机班长原鹏伟的老婆来了,这有点让原鹏伟感到意外,他本来跟她交代过:“如果哪天晚上我不回来,也没给你打电话,就说明我们出去执行任务了。要是一个星期我不回来,那我们可能就是远航任务,你就订机票回家过年吧,不要一个人在这里等我。”
原鹏伟走上码头的那一刻,他呆住了,因为他看见妻子就站在码头上迎接潜艇的人群中。原鹏伟后来说:“当时我激动得好想哭,眼泪不自觉地在我眼睛里打转,我走到妻子面前,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回到家里我抱着妻子说:‘傻媳妇,你怎么不回家过年呀?’她给我说:‘我担心你,你们干潜艇的属于高危行业,你每次出去执行任务我都提心吊胆的,我要看见你平安回来我才放心,才能安心的回家。’想想别人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挺羡慕的,但是我作为一名军人,为了保家卫国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过年,也是应该的,可家属和我们一样在奉献,有点于心不忍。作为妻子,谁不想过年的时候有老公和孩子陪着?谁愿意背井离乡的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外过年?谁又能想到她们承受了多少孤独、寂寞和痛苦?想着想着,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再想到我们这次死里逃生,不由得感慨万千,我就像个孩子一样趴在我妻子的肩上哭了起来。我说:‘老婆你辛苦了!’我妻子说:‘只要你能平安回来,我等多久都值了。’”
那天,官兵家属一共来了20多人,场面很热闹,几乎所有的家属见到丈夫安全归来,都激动得哭了。“场面是很感人的。”有好几个人这样对笔者说。
也有几个家属没来,她们各有原因。
指控长苏晓宁的爱人没来,潜艇拉动的第二天,她便遵照丈夫的嘱咐,带着孩子回了青岛老家。丈夫走了,没有人给他们从食堂打饭了,因为是临时来队,日常生活用品什么也没有。虽然支队专门成立了后方服务队,专门为远航官兵家属提供服务,可她不想给部队添麻烦。
动力长谢宝树的爱人符蓉没来,3天前她刚刚生下一个女孩儿,此刻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丈夫不在,她给女儿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谢楚涵,意为楚楚动人有涵养。
雷弹长陈凯军的爱人王青没来,她正在医院待产。她的预产期就是潜艇靠码头这天,本来医生说要给她做剖腹产,她没同意,她要她要坚持到丈夫回来亲自给她的手术单上签字。
当天下午,陈凯军去医院见到妻子才知道,在远航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因胎儿胎心过高,妻子到好几个医院去检查,结论都是原因不明,建议留院观察,提前剖腹产,在远航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因胎儿胎心过高,妻子到好几个医院去检查,结论都是原因不明,建议留院观察,提前剖腹产,王青坚持要等丈夫回来。
陈凯军在手术单上签了字,王青顺利地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陈凯军骄傲地对别人说:“这次真的中了大奖!”
航电技师周军的爱人也没来,爱人和女儿从南京乘飞机到三亚探亲,当晚20点到三亚,潜艇却在18点就出航了。潜艇潜入大海的时候,飞机才落地,周军的爱人得知丈夫出海了,问留守人员:潜艇什么时候能回来?回答:不知道。她就决定在这里等。没想到女儿的寒假结束了,也没等到周军归来。潜艇靠码头时,周军家属已回南京,一家三口,整个假期也没能见上一面,可想而知,她们母女会是多么失望,多么伤心。
我有一个观点:女人要嫁给军人,一定要具备坚强的神经,还要有独自承担家务和抚养孩子的能力,特别是准备嫁给潜艇兵的女人,要比一般的军嫂更加强、更能干才行。
372潜艇靠码头10天后的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神秘失踪,在372潜艇官兵和家属中引起与众不同的反响,动力长谢宝树说:“我们372回来了,MH370没回来,是个谜。如果我们不回来,也会是个谜。”
远航虽然结束了,但是王红理的心里仍然不太踏实,他不知道上级对372潜艇的险情处理和带故障远航会怎样定性。虽然险情处置和完成任务都很成功,但毕竟给装备带来了损失,上级会不会追究这方面的责任?
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证明王红理的顾虑是多余的。
马泽作为“海军观察员”,在海上就写好的那份《关于372潜艇远航情况的报告》,回到北京就呈报了上去,海军首长传阅了这个报告,并在报告上做了批示。各位首长的意见有所不同。海军吴胜利司令员的批示,对372潜艇创造的奇迹予以充分肯定。有了海军司令员的这个批示,王红理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2014年5月6日,海军吴胜利司令员来到潜艇××支队视察,372潜艇为他做了一次“掉深”处置情景复现。
据副航海长张雷说:“当时一听那个警报,那心里都不是滋味,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场景。”
吴司令下到372潜艇五舱的舱底,仔细查看管路受损情况,之后又在支队会议室与372潜艇执行远航任务的官兵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了多名代表的发言,吴司令给予王红理和372潜艇官兵很高的评价。
当然,海军潜艇部队也有人此表示异议:是不是潜艇出去都得出点事啊?出了事,又是立功,又是宣传,我们顺顺利利出去,安安全全回来,理都没人理,海军机关是不是导向有问题啊?
这话乍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什么事情不出,说明准备得好,处置得好,也应该嘉奖。又一想,出了事的,要看出什么事,出了事以后是怎么处置的。
比如这次372潜艇“掉深”,这件事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宣传的,就连王红理自己都说:“这个作为我们来讲,也是个教训。”但是,在“掉深”之后,以王红理为首的海上临时党委,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继续远航,这是要有一点担当精神的。没出事的人没有经受这种考验,很难说在遇到这种情况之后会怎样,王红理和372潜艇经受了考验。
吴胜利司令员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这样讲过:“碰到372艇这种特情我们该怎么处理?王红理同志应该说是处理成功的指挥员,特情处理得恰到好处。碰到这种问题,哪一个是正确,哪一个是错误?我想这两个方案都是正确的。372艇当时如果把情况给海军报或给舰队报,并请示返航,我认为任务也是完成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前面那个决定我认为是合格的,后面那个决定我认为是优秀的,如果采用5分制打分的话,前面我可以给你3到4分,后面这个决定就可以给5分或5+。我的话不要引起错误的导向,因为372艇这个情况确实是特殊。说实话,你们就是回来,我看也没人会指责你们,谁能指责你?我很明确地跟你们讲,向海军报这种情况,你就是不明确说你们要返航,海军方面也很难下决心让你们继续执行任务。我们能不能下决心啊?我们不能代替你们下决心!这次是你们自己定下的决心,而且出色完成了任务,你们特别敢担当的这种责任感,我觉得是应该、理所当然打满分!”
372潜艇这次远航,多人立功受奖。海上指挥员、支队长王红理荣立一等功,372潜艇荣立集体一等功;在处置“掉深”险情中临危不惧、贡献巨大的陈祖军、练仕才、毛雪刚、朱召伟荣立二等功;在远航期间表现突出的机电业务长吴千里、机电长胡强、观通长王锋、厨师孔令智荣立三等功。(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1]

顶一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