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艰难抉择 (一) 《372潜艇出岛链记》

第六章 艰难抉择

潜艇浮上水面,“海军观察员”马泽很想到指挥舱去看看情况,但是舱室压力很高,防水门暂时不允许打开。马泽与何占良、曾栋良等人坐在会议室里,等待解除舱室压力。

解除舱室压力的方法有几种,水下状态,可以通过空气筒解除艇内压力;水上状态,可以通过舰桥升降口的减压阀解除指挥舱的压力,然后打开升降口,其他舱室则可以通过通风系统解除压力。

指挥舱压力解除,艇长易辉打开升降口,带领舵信副班长、瞭望更成云朝登上舰桥。成云朝举起望远镜向四周瞭望。海面上黑漆漆的,但天气比较好,能见度很高。他发现右前方大约七八海里之外有一艘外国海洋调查船在航行,船上灯光闪耀。他向易辉报告了这一情况,易辉说:“盯着它点儿,看看它有什么动静!”

这时海面上大约有四五级风,潜艇摇晃得很厉害。易辉嘱咐成云朝注意安全。

一舱压力解除之后,马泽迅速来到指挥舱,了解险情的前因后果。据马泽回忆,当时指挥舱的几个领导都脸色煞白。王红理对他说:“刚才‘掉深’掉到230米,好不容易浮起来了。”

马泽说:“支队长,你是福将啊!能把这个艇带起来。”

王红理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王红理说完,起身向艇尾方向走去,他要到五舱去看看情况。吴千里、张学东等人紧跟在王红理的后面。

支队政治部主任何占良让译电员罗小海带上相机,到五舱去拍摄资料

四舱和五舱之间的防水门已经打开了,动力长谢宝树第一个进入五舱,五舱仍然雾腾腾的,几步之外就看不清人的脸。舱室温度很高,湿度很大,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像是进入桑拿室一样。

王红理来到五舱,询问陈祖军:“人没事吧?”

陈祖军说:“没事。我们三个人,都没事。”

王红理从地板口看到舱底进了半舱水,问道:“哪里进水了?”

陈祖军指给他看:“是左舷辅冷水管整体断裂。”

王红理看过破损情况,对吴千里说:“你带领机电部门尽快摸清机械受损情况,看看能恢复的什么程度。”然后离开五舱。

何占良带着罗小海来到五舱,得知没有人员伤亡,就放心了。何占良发现五舱水雾弥漫,根本无法拍照,他对罗小海说:“等雾小了,你看形势拍吧!”

后来雾气稍微消散了一些,罗小海开始拍照,他连续几天拍了很多照片,其中包括机电部门抢修机械的镜头,为这次远航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影像资料。

潜艇上浮大约20分钟,成云朝发现一架直升机从海洋调查船上起飞,向372潜艇飞来,成云朝向艇长报告,易辉说:“看看它到底想干什么。”

直升机飞到潜艇上空,低空盘旋侦察。

那条海洋调查船一直在372潜艇周围航行,距离最多有5海里。易辉向指挥员王红理报告了这一情况,王红理迅速登上舰桥,看了看头上的直升机和远处的调查船,对易辉说:“不管他!他也不知道我们要干啥!”

潜艇浮起的地方就在国际航道旁边,商船很多,王红理说:“到水面了,别遮遮掩掩了,赶紧把航行灯都打开,向经过的船显示潜艇的位置。”

事后查明,这一次前来侦察的是美国“能干号”海洋监视船。我在372潜艇出版的《水下长城报》上看到一篇副航海长张洪玮写的短文《胜利级海洋监视船》,内容如下:

 

胜利级海洋监视船隶属美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共建4艘(胜利号、能干号、有效号、忠诚号),现全部在役,部署在太平洋地区,常年位我当面海区活动,其主要让任务是辙叉和探测水下潜艇,同时肩负信号侦察任务,对我潜艇活动威胁很大。

该型船的标准排水量为2677吨,满载排水量为3396吨,长71.5米,宽28.5米,吃水7.6米,最大航速16节,巡航速度10节,拥有UQQ-2拖曳式低频主、被动阵列声纳(频率为100-500HZ)和AN/WQT-2型拖曳式低频主动声纳系统。

胜利级海洋监视船,据称可在300海里范围内识别出水下活动潜艇的大概方位,在近海海域是探测能力在100-200海里左右。该型船在实施近程跟踪时,一般与潜艇保持30-70海里距离,分析其在70海里范围内可对潜艇进行精确定位和稳定跟踪。该型船实施无线电侦察时,其侦察距离可达300公里。(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5]

踩一下[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