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1)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4)

四、雷达班长田华忠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1)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田华忠(1954.3.2~),河南省巩县人。1972年12月入伍,曾任155、210潜艇雷达兵、雷达班长。1979年3月退役,在郑州市监狱工作。2014年3月退休。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1)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田华忠在艇上时,我们打交道不多,但我对他印象很深:高个子,说话满口河南腔。但是除此之外,别的就说不出来了。看了他的简历,才知道他曾在监狱当警察。
2000年,我受司法部监狱局的委托,到全国各地十几所监狱采访,后来出版了两本写监狱的报告文学《再生之地》和《监狱之旅》。我不知道田华忠也在监狱工作,否则会去他们监狱看看,写写他们监狱。当时司法部监狱局给我开的“路条”上没有湖南,因为王友达的一个朋友在湖南省监狱局当政委,王友达再三要求我去湖南,后来司法部监狱局又给我的“路条”加上了湖南。
这次为协助我写此书,张俊富撒开大网,网到了好几个“失联”的战友,不知是谁把田华忠找到了。2016年8月28日,我和他通了电话,还是当年的那个河南家乡口音很重的田华忠,那声音听上去感到很亲切。
田华忠应我之约,发来了一篇文章《我是潜艇兵》。一看这题目,就有一种充满豪气的感觉。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1)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我是潜艇兵
田华忠
 

参加解放军是我的梦想,但没想到我会当上潜艇兵,自己的宿愿得以实现,这是我一生的光荣。

一、难忘的潜艇兵生涯
我的海军潜艇兵生涯是从1972年12月8日开始的,直到1979年3月退伍,历时6年4个月。这一段非凡的经历常常让我引以为荣,无比自豪。我由衷地感觉到:今生今世我能与潜艇结缘实在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当年,我们这一群刚刚穿上海军军装的河南中原“旱鸭子”,到了青岛部队以后,最急不可耐的事就是抓紧时间去看一下大海。在河南,我们家距离黄河很近,经常去关注黄河,也为黄河水的壮观而折服。但看到大海时,真的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大海太大了,黄河怎能与它相比呢!
听说海水是咸的,一帮傻小子都用手捧起海水尝了一口,果然真是咸的,又咸又苦。这下给家人写信有吹牛的资本了。我们尝试过海水,确实是咸的。把入伍后每一个细节,仔细地在给家人信中描述,别提有多高兴。
潜艇部队工作生活是多彩的。军事训练有素,组织纪律严明。每个艇员不仅要掌握潜艇共同科目常识,更要具备本专业科目技能。到了部队,马上面临众多考验。一是要克服恐惧关;二是如何适应海上大风大浪;三是新艇员如何尽快学习、掌握、操控潜艇。我有幸在雷达班遇到了潜艇工作启蒙老师王献。他手把手地教我,我试着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严峻的考验马上到来了。
我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大风。潜艇在急剧地上下起伏,我很快感到头晕目眩,胃中像翻江倒海一样,终于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呕吐,情绪一下跌到了冰点。
同年兵李猛力,鱼电岗位,他好像有充分准备,竟然没有呕吐,事后我问他有什么诀窍,他笑而不语。后来我一直向他催问请教,他也说不清。
最后还是启蒙老师王献帮我打开了谜底。他说潜艇工作适应需要一个过程,经过一定的阶段,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步适应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果然战胜了晕船,不再害怕大风大浪。
同时在训练中我逐渐克服了恐惧感。刚下潜艇时看到潜艇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担心学不好,干不到位,担心自己难以胜任战斗岗位。
经过老同志传、帮、带,我慢慢适应了环境。特别是看到老艇员身上那种稳健和坚毅的工作作风,使我逐渐对训练和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刚刚来到155艇,艇长张连忠那严肃的古铜色的脸庞,政委王学芳那始终微笑的面容,给我印象很深。我坚信有这样的艇首长,155艇一定是最棒的。
平时我常常注意观察周围的同志,努力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
首先,值得我尊敬的是艇长张连忠,听说他当年在陆军工作,因海军发展调过来不久就当了潜艇艇长。太不容易了,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张艇长非常威严,脾气火爆。记得早上起床后,洗脸间人多,他有时在后面等的不耐烦了,会挤过去接水刷牙,三两下就完事了。他看不惯那种慢慢腾腾刷牙洗脸的生活习惯。
在带兵方面,张艇长很严厉。有一次在午饭集合时,看到有个小伙子手揣在兜里,马上紧走几步,顺手往那小子胳膊上拍了一下。那小子回头看看是艇长,赶紧抽出手站队去了。
生活在155艇这样一支坚强、过硬的团体中,使我进步很快。军事技能和基本素质显著提高。我常常把部队生活个人成长情况向父母及亲朋好友一一汇报,他们都非常高兴。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安心部队生活,争取立功受奖的决心和信心。
这件事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1975年3月的某一天,我爸和我妈一块从河南巩县乘车到省会郑州办事,到郑州市下车后,老妈在出站口看到一位海军同志路过,马上让老爸上前问一下是否认识儿子田华忠。这怎么可能呢!老爸说这位海军同志肯定不认识,但老妈执意一定要问问试试。无奈老爸上前问了一下。后来知道人家是上海东海舰队的,该同志非常感动,专门要了我的通讯地址。老爸给我讲这件事是鼓励我在部队要好好训练,争取进步。
这件事让我太感动了。
一个是父母对儿子的期盼,一个是素不相识的战友情谊。

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努力投入部队建设,为海军潜艇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光和热。以此回报亲人,回报国家。

二、快乐的潜艇兵生活
潜艇部队军事训练和生活是神秘多彩的。自从我1979年回到地方后,有很多人一听说我是潜艇兵,眼睛马上就亮了,不断地问我:潜水艇是怎么回事?你们如何训练?怎样生活呀?问不完的话题。有时本来去办事,聊起这一话题正事不再说了,有时饭也不吃了。
我耐心地向他们介绍,心中充满自豪,因为我是潜艇兵,而且还工作在155、210艇——海军先进艇。哈哈……真不是吹的。
在我的记忆里,潜艇部队除了严格的训练使我刻骨铭心之外,另一方面就是水兵每天有那么多开心和快乐。
首先是官兵之间那种亲密和睦的关系,真是亲密无间。因为大家知道,潜艇是一个特殊的战斗群体,战友之间真是同生死,共命运。平时大家一块训练,战时共同出海执行任务,这种情感是非常深厚的。正常情况下,按时起床、出操,夏季午饭后游泳训练,然后睡觉。闲时打打篮球、排球、乒乓球,晚上点名。节假日可以按比例外出到市区游玩、办事。喜欢玩牌的战友晚饭后立即抢占位置,常常会看到出牌不当争得不可开交的场面,但并不影响战友之间的感情。
老兵探亲归来是一道欢乐、开心的风景线。归队者一踏进营房,大家伙马上接过行李等待分享土特产。山东兵带回来大花生,东北兵带回来卷烟,大家吃着、卷着、抽着、吹着,那情景太爽了,那种战友情难以忘怀。可离开部队以后回到地方工作,再也没看到过、体验过那种战友情了!唉!!!
有时战友间也会相互做点恶作剧。记得有一天我担任寝室内务值更,我想挑逗一下王善连这小子,我往洗脸间门上放了一盆肥皂水,谁知这小子晚去了一会,不巧有一位老军士长推门进去,弄了一身肥皂水。真不好意思……
有时会偶尔翻看战友女朋友来信。一次李猛力快熄灯时往储藏室跑,拿了一封信,我正好值更。熄灯后我从他的帆布袋里一下拿出了十几封信。写的太火了,看的心惊肉跳,事后一直没敢告诉他。当时也有点太胆大妄为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至今我也想不明白,当时到底咋回事。有一个星期天,声纳军士长沈铭准备理发,但找了很多人都不给理,他一气之下让我理,我解释说自己根本不会,但他说你尽管理吧,理成啥结果都不埋怨你。无奈我只好匆忙上阵,没想到这活儿还真干下来了,效果还不是太差。

事后我心中诡异了很长时间,沈铭为啥找我理发呢?等一下找高手理不行吗?何况他还是堂堂的军士长。真让我郁闷,万一理砸了怎么办?

三、把当潜艇兵的战斗精神运用到监狱警察工作中
1979年3月我离开了潜艇部队,回到地方,到郑州市监狱工作。从军人到一名监狱警察,这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二者无任何关联,一切从零开始。
当潜艇兵难,我感觉当监狱警察也不容易。
首先,要学习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监狱规章制度;第二个问题就是要直面犯罪分子。如何针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开展工作?
犯罪分子人员复杂,罪中套罪,连环犯罪。有的人虽然判刑不重,如盗窃罪判刑三年,但杀过人,未能及时发现,所以监狱警察还有深挖服刑人员余、漏罪的任务。不仅要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更要强化管理,深挖服刑人员可能存在漏网的余、漏罪,防止罪犯因余、漏罪刑满释放后再度危害社会。
从事监狱警察工作,监管犯人,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监狱警察30多年来,我始终以军人的姿态投入工作,把当年海军潜艇兵的战斗精神运用到监狱警察工作中,不怕困难,任劳任怨,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了一致好评。
我个人连年受奖,年年评为先进个人,曾七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我所在的部门也连年考核优秀,并五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我于2003年被评为郑州市劳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郑州市优秀政法工作者。
2014年3月,我从监狱退休。赋闲在家的日子,会经常回想起年轻的时光,特别是潜艇生活的时光。我是潜艇兵!这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经历。
1971年5月,我艇奉命远航侦察。干过常规潜艇的人都知道,潜艇白天水下航行,夜间要用内燃机在“空气筒深度”航行,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充电时潜艇的一些设备暴露在水面上,为防止敌方雷达发现,充电航行时必须升起侦察雷达天线,开启雷达侦察仪,及时发现敌方雷达信号。
进入公海后,我们开启雷达侦察仪天线值班。突然,天线底部填料函喷溢液压油,压力急剧下降。潜艇的液压系统全靠液压油保障的,如果液压油流失,那将产生极严重的后果。但在远海侦察时,敌方雷达威胁更不可小视,怎么办?必须保证天线工作,又不能流失液压油。我们商定,用损管木支撑天线,关闭液压系统,既能保障天线的正常工作,又不流失液压油。这样一来,水下充电时,雷达侦察仪天线一升起,便有两根红色的损管木把天线支撑住,像是残疾人拄的双拐。经常有人和我们班长开玩笑说,连雷达天线都拄上拐了,你可成了名副其实的“刘拐子”了。刘班长自感惭愧,再也不和别人争辩了,默默地坐在雷达室里,一声不吭。

后来经查,是在我艇进厂坞修期间,4808厂的一个外号叫“于大牙”的工人在装填料时,不小心在填料上划了一下,当时没检查出来,使用时间一长,划痕越来越大,便给我们造成这么多的麻烦。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