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17)

2007年,我为张连忠撰写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张连忠在介绍他战争年代经历的时候,谈到梁军的父亲梁永。

1948年1月,张连忠经排长梁永和班长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他17岁,不满18周岁,被列为“青年党”(即预备党员,一年后转正)。梁排长和于班长都是山东乳山人。不久,于班长就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梁排长则在部队过长江后转业到了地方,从此失去联系。一直到1968年,张连忠在潜艇部队当艇长时,艇上来了一个叫梁军的水兵,梁军的父亲来看儿子,张连忠意外发现,梁军的父亲就是他当年的入党介绍人梁永。

不过,张连忠是个讲原则的人,他并没有因为梁军是他入党介绍人的儿子而格外予以照顾,既没有送梁军上学,也没有给梁军提干。或许梁军也没有留在部队长期干的打算,与同期入伍的电工兵相比,梁军的表现不是很突出。据说他晕船比较厉害,也没打算长期在部队干,服役期满之后,就退役回南京了。

从此,我和他再没有见过面,只是听说他在当演员,偶尔也会在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中看到他。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通过南京的战友找到他。从他发来的简历和照片中,得知他出演过很多影视剧。不过他一直没“火”。

他为纪念册里写了一篇文章《磨练》,看过此文,我终于知道他不想在部队长期干的原因了。短期的磨炼是可以忍受的,长期的磨炼,那将会是一种人生的灾难。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磨 练

梁 军

 

1968年4月1日,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被分配到北海舰队127潜艇。穿上崭新的军装,戴上红彤彤的帽徽和领章,那样的威武,那样的帅气,那股骄傲劲就别提了。

可是,刚分配到艇上的新兵,在老兵的帮带下,整天就是业务学习和反复操练,无聊极了。每天下午站在码头上,看到那一艘艘出海训练的战艇凯旋,心里真不是滋味,心想,我哪天才能驾驶着战艇,乘风破浪,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啊?

终于有一天,艇长宣布新兵随艇出海训练。哇!一听到这消息,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我激动得几乎一夜都没睡,就盼着天快点亮。好不容易睡着了,迷迷糊糊地听到一声警报响,所有的人都往码头跑去,我也随着老兵跑起来。上了艇,做好一切出海准备,潜艇终于离开码头,向大海深处驶去。啊!出海了!我终于驾驶着潜艇出海了,多么了不起啊!这才是真正的军人,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海上风急浪高,战艇忽而上下颠簸,忽而又左右摇晃,折腾得我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更糟糕的是,所有的新兵都开始呕吐起来,舱室里空气本来就不好,再加上各种呕吐物的怪味,真叫人不知往哪里钻才是。我庆幸自己身体素质好,平时锻炼多,虽然头很晕,但一直没吐。可谁知好景不长,没过一会儿,我忽然觉得胃里上下翻滚,不好!“哇”地一声,我也吐了,而且比别人吐的还多。可能是我比别人吃得多吧。只觉得天旋地转,胃里翻江倒海,当时我就躺那儿不能动了。心里一个劲在想,这哪里是驾驶战艇遨游大海,明明是折磨自己无地自容吗?实在不是人受的。我再也不想出海了。

第二天,各班开出海总结会,让所有的新兵都谈谈自己第一次出海训练的感受。我低着头一言不发。还训练感受呢?连呕吐都对付不了,还谈什么训练呀。这时军士长讲话了,他说,刚开始出海晕船是正常的,他刚上艇时也是这样,每次出海都吐,有时吐到最后没东西吐了,就吐黄胆水。但我们不能因为晕船就退缩,要坚持,要有意志,要想到自己是人民海军,要想到我们在保卫祖国的海疆,如果连这点困难都战胜不了,还谈什么提高军事本领,还当什么光荣的人民海军?军士长的一席话,让我顿然醒悟:原来你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啊!既然你们能闯过这一关,我为什么就不能?你我都是人肉之身,谁也不是金刚之躯,从此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战胜晕船,一定要闯过这一关!(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