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6)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断联系数年。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才又联系上他,这时得知他几年前得过一次中风,留下后遗症,语言、行动均有障碍。那年我回丹东休假,正好张俊富也在丹东,我们一起到吕泽芳家去看他。他见了我们很高兴,但是说话比较吃力,有些话我们要费很大劲儿才能听明白,需要他媳妇陈德芬给我们翻译。趁大家不注意,我悄悄往他枕头下面塞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信封,里面装了1000元钱。战友之情,有时候也需要用物质的方式进行表达。

第二天,我接到陈德芬的电话,她说在整理床铺的时候才看到那个信封,再三表示感谢。

后来吕泽芳委托他的儿子给我发来一篇他写的文章《当过军人不后悔》,我估计是他的儿子根据他的意思替他写的。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当过军人不后悔

吕泽芳

 

时光已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潜艇生活的青春记忆。

1968年的秋天,在毛主席“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插队来到辽宁省凤城县蓝旗公社互助二队,成为一名下乡知识青年。转过年的秋天,我便在“知青点”应征入伍,当上了光荣的海军特种兵——潜艇兵。

公社举办欢送新兵入伍招待会,父母由于年事已高,没能参加,但是“青年点”的所有同学都来了。在招待会上,同学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喝了不少酒,个个略有醉意。不过,当时最兴奋的还是我,因为当兵是我的理想。在自己的理想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大话:“我一定要穿着皮鞋、呢子服回来探望你们!”

告别知青同学,坐上开往青岛的火车,我来到了海军北海舰队青岛潜艇支队所在的五号码头。经过一个月艰苦的新兵训练,我成了一名正式的军人。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127潜艇,不久就给我们发放了新军装——一套崭新的呢子服和一双毛皮鞋。接过新军装,我一下乐坏了,这是只有海军舰艇部队才有的待遇啊!当初离开“青年点”时一句不经意的大话,而今变成了现实!我便赶忙去照相馆拍照。取来照片,马上寄给“青年点”的同学。听说他们看到我的照片,立即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我的心里确实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在127艇的老兵面前,我没敢表现出来。我把这种喜悦压在心底,认真学习军事技术。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潜艇兵,光是穿得好还不行,还要干得好。在老兵的帮助下,我很快就独立值更了,并成为班里的技术骨干。

那时127潜艇是战备值班艇,出海很多,我们机电部门的轮机兵和电工兵非常辛苦。潜艇出海回来靠上码头,别的专业班都回宿舍休息了,我们还要在艇上连夜充电,准备第二天出海。就是第二天不出海,我们也要充好电,使潜艇时刻处于战备状态,一有敌情,马上就可以紧急出航。

艰苦的生活增强了官兵之间的战斗友谊。在解放军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那种高尚纯洁的革命情谊,世上难寻。我从19岁入伍,在潜艇上服役了7年。我在服役期间入了团,入了党,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辉煌的时光。1973年,我们从武昌造船厂接回了新艇155,先后执行过若干次重大任务,这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清晰的印记,令我终生难以忘怀。

老127潜艇的首长和战友们,我非常非常想念你们。虽然我现在的身体不太好,但头脑中当过潜艇兵的记忆仍很清楚。今生我做过军人,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