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6)

★他们虽然没有留下结婚照,但历经战乱动荡,始终珍藏着1935年2 月华明之赠沈安娜的爱情信物——一枚象牙印章
过了一会儿,我大胆地对明之说:“我要带你去见见我的科长、干娘。以后你就以看望女朋友的名义来看我,这样不是更方便、更安全么?”
明之高兴地说:“好!”他很明白,这就是说,我已经答应……
随后是紧紧的拥抱,我产生了一种幸福的眩晕。爱情真好!我悄悄在心里说:这辈子就托付给这个男人了!
从九溪十八涧回到市区,我就和明之买了一盒点心去了薛科长家, 我大大方方地介绍说:“这是我的男朋友,华明之。”并让明之称科长夫妇为“伯父、伯母”。
薛科长夫妇满意地说:华先生是位读书人,与沈小姐很般配。
此后,明之根据王学文指示,以看望恋人为名,常去杭州指导和协助我的秘密情报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明之向舒曰信提出申请:我准备与安娜结婚。
舒曰信和沈伊娜很高兴,他们认为明之和我的感情已经成熟,是件好事,不过这件事情还要向“舅舅”汇报。

★爱情之花永不凋谢(摄于华明之85岁生日)
王学文听了也很高兴,说:安娜性格外向胆大,明之内向稳重,他们俩是对好搭档。明之已经是党员,在上海做过秘密情报工作,有一定经验。二人互相配合,是个很好的夫妻情报组。
王学文批准明之和我结婚,并明确指示:华明之可以结束在上海的情报工作,到杭州去找一掩护职业,今后在杭州定居,专事指导和帮助沈安娜;定期以回上海探望父母为名,把情报送到上海,同时接受党组织的指示。
1935年秋,在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里,我和明之在上海举行了婚礼。从此, 我们两人相依为命,走上了充满艰险而又幸福的人生道路。我们的爱情之花是党的秘密情报工作浇灌培育的。回忆过往,我们确实按周恩来、邓颖超所提倡的做到了夫妻“八互”: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1989年10月8日,我和明之出席了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的全国百对金婚佳侣评选纪念活动。
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我和明之还共同赋诗《金婚述怀》一首:
同窗又添战友情, 结侣转瞬五十春。互助合作探虎穴, 生死与共海誓盟。竭尽绵薄献我力, 深受培育感党恩。桑榆自当保晚节, 半点余热一片心。
明之与我结婚后,就辞去了在上海国际无线电台的工作,到杭州寻找掩护职业,经考试录取在浙赣铁路局任会计。这样,我们就一起在杭州生活、工作了。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