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5)

“你的阿爹还挺为家乡老百姓着想啊!”

明之接着说:“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节俭、勤劳,有同情心。阿爹陆续把钱捐了‘义田’建‘义庄’。庄文规定,义田收入不得予子女一文。阿爹膝下子女多,我父亲就只是个小职员,全家只靠父亲一人的微薄薪水生活,爹爹、姆妈生了七个孩子,六男一女。家里人口多,收入不多,经济上很不宽裕。我上中学时,学习成绩很好。父亲说我是长子,就让我上‘南洋高商’,是职业高中为的是一毕业就可以找工作,帮助父亲分担家庭负担。在‘南洋高商’,我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名,学校免了我部分学费,父亲给我的奖励是,单独带我出去吃一碗鳝糊面。这对我来说,是很开心的事。一次吃面的时候我闷着头,狼吞虎咽,父亲就拍一下我的后背说:“吃饭要有吃相!做人要挺直了腰板!”父亲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后来我又考了第一名,但却吃不起鳝糊面了, 父亲就给我买一碗雪里蕻肉丝面,也很好吃的,吃得我肚皮都胀了。到毕业前夕,因为参加革命活动,读书的时间少了,成绩下降,考不到第一名,拿不到奖学金,连雪里蕻肉丝面也吃不上了。”

我听了开心地笑道:“想不到你那么馋面!”

明之一听我说他“馋面”,就灵机一动,笑着对我说:“我‘缠绵’?我就爱和你缠绵……”

我见明之在用“馋面”的谐音传达爱意,会意地笑了,我脸上有一对酒窝儿,明之说我年轻时模样很甜,很迷人。在这风景如画的山水中,我们得到了暂时的放松,忘记了生活的艰难,忘却了情报工作的危险。

这时,我看到自己有点变形的双脚,感慨地说:“如果当时我不反抗裹脚的话,我就是个小脚女人了,也见不到你这位好同学了!”

明之看着我的“解放脚”,鼓励我说:“反对封建礼教,就是要把广大妇女从社会的最底层解放出来。你看你现在,不但不用再裹脚了,还到上海念高中。”他贴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还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到国民党政府机关里当公务员。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彻底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就像孙中山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溪水从我们的脚下流过,我觉得,明之的话也像这溪水一样,流进了我的心田。

洗完脚,明之掏出了一块小手帕递给我。我至今记得清楚,小手帕上面他用彩笔画了一支箭,射中了一颗红心,含蓄地表达他的爱慕之心。我不好意思地收下了这块含情的手帕,默默藏在旗袍内兜里,随手掏出自己的手帕擦脚,明之坚持要帮我擦,两人推来推去。正在这时,我在省政府的几个同事来此游玩,意外地看见了我们亲热的一幕。我马上大方地向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同学。”

同事开玩笑问:“是你的男朋友吧?”

那时称“男朋友”即是恋爱对象。我笑而不答。

同事走后,明之问:“你刚才对同事介绍我是你的什么人?”我很自然地说:“同学。难道我介绍错了?”

明之一笑:“不,我是说你同事问我是你的什么人?”

我知道他是明知故问,很坦然地说:“难道你没有听见人家问,你是不是我的男朋友?”

明之高兴地说:“我非常愿意做你的男朋友!你呢?”

我仍然笑而不答。秀丽的九溪十八涧,我至今难忘,纯真、美好的爱情之花在我们心中悄然绽放。可能与一般年轻人的爱情不同的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人生目标和革命的事业,爱情的“催化剂”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充满风险的秘密情报工作。

 

 

第三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他们虽然没有留下结婚照,但历经战乱动荡,始终珍藏着1935年2 月华明之赠沈安娜的爱情信物——一枚象牙印章

 

过了一会儿,我大胆地对明之说:“我要带你去见见我的科长、干娘。以后你就以看望女朋友的名义来看我,这样不是更方便、更安全么?”

明之高兴地说:“好!”他很明白,这就是说,我已经答应……

随后是紧紧的拥抱,我产生了一种幸福的眩晕。爱情真好!我悄悄在心里说:这辈子就托付给这个男人了!

从九溪十八涧回到市区,我就和明之买了一盒点心去了薛科长家, 我大大方方地介绍说:“这是我的男朋友,华明之。”并让明之称科长夫妇为“伯父、伯母”。

薛科长夫妇满意地说:华先生是位读书人,与沈小姐很般配。

此后,明之根据王学文指示,以看望恋人为名,常去杭州指导和协助我的秘密情报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明之向舒曰信提出申请:我准备与安娜结婚。

舒曰信和沈伊娜很高兴,他们认为明之和我的感情已经成熟,是件好事,不过这件事情还要向“舅舅”汇报。

 

第三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爱情之花永不凋谢(摄于华明之85岁生日)

 

王学文听了也很高兴,说:安娜性格外向胆大,明之内向稳重,他们俩是对好搭档。明之已经是党员,在上海做过秘密情报工作,有一定经验。二人互相配合,是个很好的夫妻情报组。

王学文批准明之和我结婚,并明确指示:华明之可以结束在上海的情报工作,到杭州去找一掩护职业,今后在杭州定居,专事指导和帮助沈安娜;定期以回上海探望父母为名,把情报送到上海,同时接受党组织的指示。

1935年秋,在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里,我和明之在上海举行了婚礼。从此, 我们两人相依为命,走上了充满艰险而又幸福的人生道路。我们的爱情之花是党的秘密情报工作浇灌培育的。回忆过往,我们确实按周恩来、邓颖超所提倡的做到了夫妻“八互”: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1989年10月8日,我和明之出席了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的全国百对金婚佳侣评选纪念活动。

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我和明之还共同赋诗《金婚述怀》一首:

同窗又添战友情, 结侣转瞬五十春。互助合作探虎穴, 生死与共海誓盟。竭尽绵薄献我力, 深受培育感党恩。桑榆自当保晚节, 半点余热一片心。

明之与我结婚后,就辞去了在上海国际无线电台的工作,到杭州寻找掩护职业,经考试录取在浙赣铁路局任会计。这样,我们就一起在杭州生活、工作了。

 

第三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

李忠效的纪实文学

《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李忠效、华克放整理

未完待续  敬请阅读

第三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