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第八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八、生死考验
(1942年秋—1943年夏 在重庆)

 

 第八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儿女苦难

 

1942年、1943年,是我和明之以及两个孩子在重庆最艰难的时期。1942 年2月,我刚生小新两个月,明之给好友哈泽民的信中写道:“个人、家庭正和国家民族一样,要我们尝试一个更艰苦的磨练。……这滋味,非体验过的人,实在不易真切地理解……安娜失眠, 半夜之后不能醒,一醒就得看天亮……。产后已是两个足月,仍然衰弱不堪,月前又发胃病、便血,……奶水不够,母子俩的泪汇流在一起……薪水已借到三个月之后,大量的支出实在无法应付。”我在信末勉强写了一句:“正值旧历岁尾,以贫病交迫之生活,每忆童年之欢欣,而今不堪回首矣!”

这封六十多年前的信,好友哈泽民居然保存至今,是我们当时生活的实录。

第八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1942年2月,华明之写给哈泽民的信

 

曾记得我初到重庆的那年冬天,染上了肺结核。仗着年轻,咬咬牙熬到了开春,病也就慢慢好了。后来旧病复发,徐仲航大哥弄来“雷米封”给我吃,很快又好了。徐仲航的被捕,无疑对我们是一个沉重打击。工作劳累, 缺乏营养,再加上心情十分压抑,1943年初,我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经常发烧,并伴有咳血。可我还得坚持工作。现在带病坚持工作已不是为了获取情报,而是为了保住目前的岗位,等待组织来恢复联系,同时也是为了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大人吃点苦,倒没什么,看着孩子跟着受罪,心里很难过。

 

第八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1951年沈安娜的保健证。上面注明患“严重胃溃疡、神经衰弱、贫血”(敌营14年留下的职业病)。组织给予一等保健——每月补贴5斤肉,实际沈安娜只领取了两个月

 

肺结核的传染性很强,我和明之怕传染孩子,就狠狠心把两个孩子送进重庆郊外的一家私人托儿所。因为离得远,接送很不方便,只好全托,一周接送一次。托儿所的条件很差,老师少,伙食也不好,晚上很早就关了灯,孩子也没人照看。小放和小新睡一个房间,小放三岁,小新才一岁多。到了晚上, 小新害怕,就抱着姐姐不放手。一天夜里,小新尿湿了床,爬到地上大哭大叫。小放听到弟弟哭,就摸黑爬到地上,搂着弟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小新哭累了,就在姐姐怀里睡着了。才三岁的小放抱不动弟弟,就搂着弟弟在地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两个孩子都发了高烧。托儿所的护士通知我,说是孩子得了肺炎,让我们接回家。小放和小新回家后,肺炎又转成“百日咳”。两个孩子一人守一个小痰盂,声嘶力竭地咳个不停,小放连血丝都咳出来了。我和明之一人抱一个孩子,含着眼泪给他们拍背。

我对孩子的状况非常担忧,却又没有办法。明之安慰我说:不要紧的。这两个孩子命大,都有过大难不死的经历,一定能熬过去的。

我听了,露出一丝苦笑,心里倒是宽慰了些。小放的大难不死,是指她刚满月不久,我给她洗澡差点惊厥过去的那一回。

小放出生后,我没有奶水,只好用四川的籼米熬米汤喂养。籼米熬米汤没有多少营养,孩子显得非常痩小,体质也很差。天气渐渐热了,我想给小放洗个澡,可我几乎没有带孩子的经验。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一直是由婆婆照看的。我真正自己带孩子,是从小放开始的。那天我独自在家,大着胆子弄了一盆热水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放进去。刚开始小放没有太大反应。刚洗到一半,小放突然惊厥,浑身抽筋,嘴唇发紫。我一看不好,马上把孩子从水里捞出来,解开自己的夹衣,将湿淋淋的小放搂在怀里,紧贴胸口,用自己的体温来暖孩子。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管有奶没奶,把奶头塞到孩子嘴里。恰巧这时候明之回来了,赶紧给孩子喂了些热米汤,小放才渐渐缓过气来。小新的大难不死,是指他不满周岁时的一次车祸。(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