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2)

 

1963年底,海军召开海军、舰队、基地、支队“四级干部”会议,周希汉在大会上作了诚恳的检讨。说他“对陈右铭同志正确的意见,作了错误的批评”。但那时陈右铭已经准备离开海军,到七院去工作。

 

1961年6月7日,国防部第七研究院(舰艇研究院)成立,刘华清出任院长,副院长是时任海军科研部部长的于笑虹将军。当时我国正在仿制苏联的鱼雷、导弹快艇和常规潜艇,研制部门老是在一些问题上争吵不休,总也进入不了实质性试验阶段。为了早日把这几型艇搞成功装备部队,刘华清向海军提出要调陈右铭到一所当所长。正巧,当时北海舰队要提升他当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基地要留他当参谋长,海军刘副司令想调他到海军训练部当部长,所以舰队和海军都不想放他走。而恰在此时,叶剑英元帅指名要陈右铭去当军委训练总监部海军研究室主任。为此,海军分管干部工作的副政委杜义德将军把刘华清、陈右铭和北海舰队、七院的有关领导请到他的家里,一起讨论陈右铭的去向问题。

 

杜义德对陈右铭开玩笑说:“陈右铭你真吃香呀!四家要你,我管干部管这么多年,还没听说哪个人几个地方都要的。你当着舰队、七院领导说你愿意到哪里去,我好处理这个矛盾。”

 

陈右铭采取各路诸侯都不得罪的策略,所以他在讲了各种利弊后表示“听从组织安排”。于是北海舰队副司令易耀彩抢先说:“舰队党委研究过舰司需要会操纵舰艇的副参谋长管训练。七院需要所长,我们另调一位支队长去。”

 

接着旅顺基地司令马忠全说:“陈右铭对海军周副司令整他有意见,曾想离开海军,周副司令在这次大会上作了检讨,我看留在基地当参谋长他不会有意见。”

 

“老马,基地参谋长好找,研究所长不好找。”刘华清说:“请司令政委高抬贵手,把陈右铭调一所当所长吧!”

 

“老刘呀!你的手也伸的太长了!直接到舰队挑选干部,不经领导同意,于笑虹直接找陈右铭谈话,你也太本位了!”北海舰队政委丁秋生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对刘华清开玩笑说,“舰队就这一个过了技术关的支队长,舰队需要,其他的几个支队长任你选。”

 

“我本位也是为海军搞装备,是为你们司令员、政委服务的,请你们支持,把陈右铭调给七院吧!”刘华清笑着说,“那几个支队长我都了解,都是好干部,当参谋长都行,但当所长不适合。”

 

杜副政委看到意见统一不起来,便说:“我把大家的意见向萧司令、苏政委汇报,请他们决定后报总政,最后按军委命令执行。

 

四级干部会议结束后,陈右铭与易耀彩留在北京参加审查修改舰艇条令。1964年3月初的一天晚饭后,海军苏振华政委和刘道生副司令来到海军第一招待所找到易耀彩、陈右铭,苏政委先对陈右铭说:“陈右铭呀!七院很信任你,刘院长跟我讲了几次,一定要调你去当所长,别的支队长他们不要,你就去七院工作吧!”

 

接着对易耀彩说:“一所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他们一点使用知识都没有,很需要有一个熟悉使用的同志去指导;同时这些人还很清高,去一个不会操纵舰艇的一般行政干部去当所长,他们还看不起,你们就让陈右铭去七院吧!没有强的领导去抓,怎么能搞出新的舰艇来。军委要我抓装备,真发愁呀!搞不出新舰艇来,用什么装备部队!”

 

苏政委又对陈右铭说:“陈右铭呀!这是个新的艰巨任务,比当参谋长难搞,你到一所能把鱼雷快艇、导弹快艇、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潜艇抓出来,能成批生产装备部队,你就为海军建设立了大功!”

 

当时,我国从苏联买了大小两个型号的导弹艇,都是散件,自己回来组装。陈右铭到研究所上任之后,先是抓鱼雷快艇的定型,接着就开始试验这两个型号的导弹艇。海军管装备的副司令员赵启民积极支持陈右铭搞试验,对他说:“不管怎么试,只要你提出计划,我们就组织试验。”

 

海军还专门成立了试验领导小组,陈右铭被任命为组长。

有人讲,苏联的这两型艇都没定型,他们搞试验的时候,把人都烧死了,试验不成功。我们这样试,行不行?

 

陈右铭和试验基地冰野副司令一起研究试验方案,最后决定,先在小型导弹艇上搞锚泊遥控试验发射。导弹一次发射成功。紧接着又搞海上航行发射,结果导弹不击发,没有出筒。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导弹不击发的原因是快艇纵倾角过高。

 

这种导弹发射时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角度,不然弹道变了,就发射不出去了。

 

陈右铭找来专门搞导弹艇设计和搞导弹水池试验的科技人员,一起研究改进措施。陈右铭还给他们介绍了过去他在快艇支队当支队长时遇到的两件事--

 

一次出海,陈右铭意外发现快艇速度增加了1.5节(节:海军术语,海里/小时速度的简称。如,某艇一小时的航行速度为10海里,便称为航速10节)。却不知是什么原因。几天后,快艇维修保养时,发现尾轴上缠了很多渔网。为什么尾轴挂上了渔网,速度反而增加了?这个怪现象引起他的兴趣。

 

不久又一次出海,返航时,艇艏坐了几个机关干部,陈右铭测速又发现速度快了。他把机关干部叫到驾驶台旁边,再测,速度降下来了。于是他得出结论,是机关干部的重量使艇体的仰角小了,因此使速度增加了。上一次尾轴被渔网缠住反而增加了速度,原理也是如此。

 

陈右铭对科技人员说:“纵倾角大了,导弹不能适时地发射出去。假如把快艇尾部垫高一些,纵倾角小了,航速还可能提高。”

科研人员说:“有这种可能。”

 

陈右铭就要他们赶快回去做试验。经过反复计算试验,终于明白,这种从苏联引进的快艇原设计纵倾角过大。后来他们按照陈右铭的想法,在快艇的尾部装上了斜形板,减小了快艇的纵倾角。一试,不但导弹成功地发射出去了,还提高艇速2节。

 

当时这个小型导弹艇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平台,靠码头时很不方便,赵启民问陈右铭能不能改造一下,陈右铭说可以。后来经过改进设计,把木壳艇改成钢壳艇,拿掉了平台,靠码头也方便了,吨位虽增加了但航速还提高了4节多。此型艇后来还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奖。

 

小型导弹艇试验成功以后,接着又进行大型导弹艇的试验。

在锚泊遥控发射时,轰地一声响,导弹发射筒和风暴走廊被燃气流压破了,放置在驾驶室的试验狗当场烧伤死亡。但是温度、压力等各种数据都测出来了。

 

陈右铭要一位总工程师根据这个测出来的数据修改设计方案,修改之后再装到艇上作试验。

陈右铭强调说:“你今年必须搞成!”

当时是1965年10月28日,年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总工程师说:“不行,苏联都没有搞成,我们这样短的时间能搞成啊?”

 

这时,工厂提出要海军签字、付款,把艇先交部队作训练用。不然工厂完不成任务,六机部也完不成任务。

 

陈右铭到北京向七院和六机部领导汇报试验情况,当时很多领导同志也认为可以先交给海军使用,一边用一边再试,不然等试验成功了再交,时间太久。另外还有一个没说出来的理由就是,他们根本不相信陈右铭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成功。

 

陈右铭说:“我原来在快艇支队当支队长,叫我来当研究所所长,就是要把快艇搞成功。结果让我把一艘技术未过关、不能作战的导弹快艇交给快艇支队,我有脸吗?怎么能说得出口呢?我一定要努力今年试成功。”

 

有关领导征求那位总工程师的意见,总工程师说:“如果能很快搞成功当然好,不过我看不行。我回去还要重新作计算,作模拟试验,成了以后,我还要重新设计。一个多月怎么行?”

 

一位领导同志就抓住这个情况,对陈右铭说:“总工程师说不行的,你这个所长说行,你说行有什么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