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3)
陈右铭一再请求说:“请领导批准我去试验。到年底,不管成功与否,海军都签字付款。如试成功了,工厂按修改设计的图纸把艇修好交海军;如不成功,工厂原样修复交海军作训练用,一所继续作试验。”
刘华清说:“我看陈右铭的意见是对的,就按他的意见办。工厂一定要全力支持他。”
陈右铭回到旅顺试验现场,找了一所搞船体结构的副科长雷良日。虽然他对发射装置一点都不懂,但这个人很有干劲,创造精神很强,陈右铭非常喜欢他。
陈右铭对他说:“小雷啊,导弹发射筒压破了,压力温度全部测出来了,你设计个发射筒盖好不好?你能不能设计出来?”
雷良日说:“我试一试。”
陈右铭说:“你不是试,就是要把它搞出来。为中国人争一点气。为什么苏联人搞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就搞不出来呢?我们就永远跟在苏联人后面走么?”
雷良日说:“我研究一下。”
陈右铭把他带到艇上,对他说:“你看,显然这个压破的原因是导流不好,你如果把导流槽搞大一点,他的压力不就压不到帽子上去了么?第二个问题你把强度加大一点。很简单嘛,问题都解决了嘛。”
雷良日很有信心地说:“这样吧,我保证三天之内给你拿出草图。”
陈右铭又把沪东造船厂的副厂长、工艺师和几个老工人找来,因为陈右铭是领导小组组长,他可以指挥他们。陈右铭问他们,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新的发射装置造出来。副厂长说,就是工厂生产出来,从上海运来,恐怕时间也来不及。
陈右铭就动员几位老工人:“我让他们一个礼拜设计出来,你就拿着这个图纸,回到厂里,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把它加工出来,你行不行?”
老工人说:“可以试试。”
陈右铭高兴了:“你加工出来,然后拿到现场,我负责让401厂帮助你们安装。我再用一个礼拜试验,要在12月30号以前试完,把它试成功!”
结果,雷良日一天半就把图纸拿出来了,陈右铭就动员工人火速拿到上海,按照图纸加工。三天,两个工人没有出车间,困了就在那里睡一下,起来以后又干。三天以后就把发射筒盖弄好了。上海海军派了一艘炮艇,送到旅顺,三天就装起来了,并锚泊遥控发射成功。紧接着要进行海上航行发射试验。
原计划12月27日出海试验,但是由于风浪太大,没能出去。计划改在12月30日,结果30日又下起雪来。别人都劝陈右铭,天气不好,不要出去了。陈右铭说,下雪也要打。不然就到明年了。已经在首长面前立下军令状,他没有退路,别无选择。
30号发射,圆满成功。就这样,一个总工程师认为搞不成,不愿搞的项目,硬是让一个根本不是搞发射装置的青年人搞出来了。
这件事刚过去不到一年,领导们还都记忆犹新。
陈右铭自述--
方强部长对我说:“工作中有困难,我们一定及时帮你解决。办公室的班子由你挑选,你可以选部机关任何一个局长当办公室副主任。”
刘放副部长说:“右铭同志你就克服困难干吧!新事物,谁干都会有困难。”
刘华清副部长说:“我相信,你一定会干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无耐地说:“既然领导一定要我干,我只好服从了!”
三位领导见我表态同意了,都很高兴。这时我又提出三条要求。这三条是我事先想好的,如果推不掉,就得向他们提条件。我的三条要求是:
第一、我担任主任期间,我们办公室有什么意见,都向上级领导提出来;领导认为我们提的意见对,就批准我们去办。如果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提的意见错了,事情办坏了,这个责任不要你们领导负,都由我办公室主任负责。
第二、凡是我们提的意见,领导上不采纳,或是领导给修改了,出了问题,由领导负责,我不负责,不能搞“领导决定,下面负责”那一套。
第三、凡是我们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事,我有权决定,有权当家,别人不要干涉。
三位领导互相看看,一起表态:就按你说的办!
谈话结束。
我当时之所以接受了这个职务,我的思想深处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想法:“文化大革命”还在向深度广度发展,不知搞到何年何月,也不知道会不会搞到自己头上,现在当主任也可以集中力量搞工程,免得管“文化大革命”的事,避避风头也好。
但是我总有一种被“逼上梁山”的感觉……
李忠效插叙--
1966年9月,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成立,被“逼上梁山”的陈右铭出任办公室主任。之后,办公室的隶属关系多次变更,一直到1977年12月撤销,陈右铭一共当了11年办公室主任。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