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唯实不唯上
陈右铭自述--
核潜艇工程从1965年第二次上马以后,领导小组的隶属关系以及领导小组成员曾经几次变更。开始是在六机部,六机部部长方强任领导小组组长。“文化大革命”运动搞起来以后不久,方强部长“靠边站”,中央专委决定,于1968年1月将核潜艇工程交国防科委负责。但是时间不长,国防工业科研系统陷于瘫痪,主持国防科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也被夺权,“靠边站”了,于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69年10月将各国防研究院划归各军种领导,装备建设由各军种负责协调抓总。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0月23日通知各大军区、省市、海军、国务院各部委,决定成立09工程领导小组,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海军政委李作鹏任组长,海军副司令周希汉任副组长,国防科委09工程办公室改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海军。
第七研究院归海军建制领导后,撤消了院军管会、院革命领导小组、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军委任命东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为院长(原七院院长于笑虹调三院任院长),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袁意奋为政委,我被任命为副院长兼“国务院、中央军委09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海军另调潜艇士兵学校副校长陈世谦、系主任李海亭为副主任。
十五所原是二机部的一个研究室,划归七院以后,扩大为一个研究所--715所,专门进行核动力的研究。大家在口语中习惯称之为“十五所”。这个时候的七院归海军建制领导。当时因为地方上搞运动打得一塌糊涂,没有办法工作,所以研究院都愿意回到军队统管。那时按照军队的一套管理,派去了所长政委,如果两派群众组织出现纠纷,部队派去的所长政委一讲话,马上就可以稳定下来。如果这个时候把十五所交给二机部,十五所的人员和思想可能就完全乱套了,核动力就搞不成了。
李忠效插叙--

李作鹏(1955年)
据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介绍:李作鹏,江西省吉安县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央军委二局参谋、二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参训队长,八路军115师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山东纵队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处处长,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3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参谋长,中南军区军大学副校长,第一、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陆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海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权力的阴谋活动。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
2019年3月,我在修改本书书稿的过程中,有人告诉我,当时李作鹏之所以突然提出要把十五所交给二机部,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有人私下对他说:核动力的专业性太强,容易出问题,还是应该由工业部门来管,要不然出了问题,海军根本负不了这个责任。
陈右铭自述--
周希汉很为难,但最后还是说:“好吧。”
李忠效插叙──

周希汉(1955年)
据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介绍:周希汉,湖北麻城县人,1913年出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麻城县独立营通信班长,独立团通信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13师38团共青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第31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作战股股长,386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南进支队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0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3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兵团军长兼滇南卫戍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右铭自述--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