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水下火焰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2)
时间:2022-08-19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陈右铭 李忠效
点击:...次
第二天,出海试验快艇。这条艇是按设计的要求装的,定型会上,设计人员要求按此艇定型,工厂不干,所以就发生了争执。第二天就到海上去试验,根据试的情况来决定能不能定型。
那天陪同张爱萍一起出海的,有海军副司令王宏坤、赵启民,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浩天,七院的胥治中副政委。
返航回来的时候,在黄浦江下游的吴淞口靠码头,到了那个地方,中队长下口令主机停车,让信号兵发信号,叫拖船来拖着靠码头。
快艇的驾驶台上,左边是水手长,右边是轮机长,艇长在中间。张爱萍坐在水手长的位置上,陈右铭就在艇长的后头,张爱萍的旁边,为的是张爱萍问什么事情他好回答。那时张爱萍对他还不熟悉。
张爱萍回过头来,对陈右铭说:“有了水翼,连码头都不能靠,这个艇还有什么用?”
张爱萍火了,把头一抬,对陈右铭说:“他说不能靠,你说能靠。你说能靠你靠!”
陈右铭说:“好吧,我靠就我靠吧。”他对中队长说,“你让开。”
陈右铭根据流向判断,采用了一个打破常规的顺流大角度。结果他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地靠好了码头。
靠好以后,陈右铭就对中队长发火了:“谁说不能靠,胡说八道!”
这下张爱萍不干了,就批评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你们派一个中队长来接艇,连码头都不会靠,还撒谎,说艇不能靠!你们要给他处分”
陈右铭马上插话:“不要给他处分。我估计他会操纵,只是不敢靠。撒谎不对要批评。”
“码头两头都靠有舰艇,中间只有二十多米是靠快艇的;现在正是涨潮,流速六七节;加上这样多的上将、中将在艇上,岸上看的人很多,他怕出事故。”
陶勇说:“张副总长,你不认识陈右铭呀!他是海军唯一过了技术关的、能操纵舰艇的快艇支队长。谁能和他比呀!”
陈右铭说:“我的技术水平不一定比他高,只是见的大首长比他多,不像他那样紧张就是了。”
赵副司令对张副总长说:“过去领导同志、外宾去旅顺乘快艇出海,都是陈右铭操纵,他操艇从未发生过事故。”
第二天,继续开定型会,讨论快艇能不能定型。张爱萍问陈右铭:“你说能不能定型?你过去当过支队长,现在又是所长,又懂使用,又懂设计,你说能定型,我就批准定型。”张爱萍是军委定型委员会主任,他就是为定型而来的。
从此以后,陈右铭在七院、上海造船厂名声大振,都对他很尊重,工作好做多了。都知道陈右铭还会操艇,不简单,不是那种胡搞的人。
张爱萍后来对陈右铭也很好,他认为刘华清这样选干部是对的,有他的独到之处。
潜地导弹经过一系列模型弹和陆上遥测弹试验之后,很快就要进行潜艇水下发射试验了。这样的试验,在中国火箭史上还是第一次。
为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发射,1980年成立了潜地导弹海上试验领导小组,海军副司令员杨国宇任组长,国防科委副主任马捷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是我。
1982年3月,成立首区(发射区)和末区(溅落区)指挥部。首区指挥部设在海军试验基地第二试验区,末区指挥部设在“远望一号”船上。
发射潜艇承担的任务技术相当复杂,水下操艇技术要求很高,仅火箭发射部门新安装的各种仪器就有140多台,操纵项目增加了1000多个。每个动作,都必须非常准确,稍有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担负水下发射任务的潜艇,先后5次带火箭出海合练,10次海上发射筒开盖训练,5次协同匹配合练,6次海上发射程序演练,以及水下脱险训练,共航行256小时,航程1574海里。
试验需要警戒的有首区、一级落区和末区三个海区,属两个舰队管辖。首区和一级落区在试验期间恰逢捕虾旺季,渔船多,情况复杂。北海舰队共出动了各型舰船58艘,东海舰队动用了舰船15艘,飞机19架。首区的防救部队先后出动救生船17艘次到海上进行了47天的防救训练和三级援潜实兵演练,潜水员进行了552人次、608小时的难度较大的潜水训练。末区的测量、护航编队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近海演练。试验期间,29艘海军舰艇和9艘渔政船,在三个海区劝离国内外渔船359艘,商船13艘,其它船只2艘,保证了试验的安全。
1982年8月底,准备工作进入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受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委托,亲临首区,与国防科委、海军的领导同志到试验第一线,听取汇报,检查工作。他们翻山越岭到各研究所、工厂了解情况,并登舰出海,细致入微地进行发射前的检查。
张爱萍同志来到担负火箭测试任务工地,穿上洁白的工作服,检查火箭的射前检测情况。他特地戴上老花眼镜,仔细地观察了新换装的保险栓。
几天前,科研人员对已经试验了40余次的保险栓进行最后检测时,突然出现了故障。在场的火箭总设计师黄纬禄决定更换保险栓,并将此情况报告了张爱萍同志。老将军当即表示:马上派技术人员将保险栓送回原生产单位更换。生产厂的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奋战了7天7夜,改装成新的保险栓,运到这里。
他满意地连连点头,十分高兴地对我说:“决定换保险栓非常正确,不然发射就会出问题。”并挥笔作诗表扬尽职尽责的参试人员:
1982年9月,陈右铭(右站立者)陪同张爱萍(中)等
领导来到火箭测试任务单位,听取技术人员汇报工作
然后,张爱萍同志又来到码头,视察了担负发射任务的潜艇,全神贯注地倾听了潜艇指挥员汇报发射前的准备情况,并对导航、瞄准、通信联络等,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发生的问题,胸有成竹的指战员一一作了明确回答。老将军听了十分高兴。
1982年9月,国防科委和海军在北京联合召开会议,要求9月30日前各系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张爱萍副秘书长要求大家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并用邓小平说过的“成功了是你们的,失败了是我的”这句话来勉励大家。
9月中旬,全区参试兵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演练。(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