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秘密航渡 《372潜艇出岛链记》(2)
早在两天前他就把写春联的任务布置下去了,要求大家都写,内容要与自己工作有关,要贴近生活实际、表现战斗意志、抒发革命情怀。他一个舱室一个舱室去收集,虽有收获,却不大,一共才收了十副春联。突出的问题是,大家对写春联这种形式不是很熟悉,不太讲究对仗。支队长王红理看了,摇摇头,对许建文说:“我给你们写一副吧!“
许建文喜出望外,他知道支队长有文采,会写诗填词,擅长书法,可是支队长太忙,他不好意思提这种要求。没想到支队长被全艇上下准备过年的气氛所感染,兴致极好,主动承担了写春联的任务。
许建文在会议桌上摊开红纸,备好笔墨,王红理大笔一挥,写下一幅他刚刚拟好的春联:
龙游沧海除旧迎新添瑞气
马踏飞燕追风赶月戏青云
横批:龙马精神
2013年是蛇年,也称“小龙”,2014年是马年,这幅对联正好将“龙”和“马”嵌入联首,并以“龙马精神”作为横批,应该说是恰到好处的。
王红理的毛笔字写得很大,很工整,颇有行伍之气。
潜艇部参谋马泽在一旁看了吃惊不小,感叹道:“真是想不到啊!支队长样样都能来啊!”
这幅对联被悬挂在一舱两排发射管中间的位置上,像是搭起一道红门,红门的中央是一面国旗。看上去一片红彤彤的,很有气派。
马泽对王红理说:“我想请首长在这副对联下面与我合个影,为这特殊的除夕留个纪念。”王红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与马泽合影后,王红理主动提出,和主任一起分别与全艇官兵合影。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这个除夕夜变得格外有意义了。据说,王红理作为支队长,多次随潜艇远航,此前还从来没有和艇上官兵合过影。
我看到一些官兵与王红理的合影,官兵们都笑呵呵的,想必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一种荣誉。照片上,王红理和大家一样穿着灰色的远航短袖衫,脸上挂着微笑,看上去少了些威严,多了些慈祥。
王红理虽然是军事干部,却有些文人气质,我在372潜艇的《水下长城报》上看到一首王红理填词的作品《西江月·榆林外海警戒》,颇有一些古诗文的功底:
残月云中隐映,
轻舟浪里穿行。
此时万籁寂无声,
唯有目光机警。
身负责任使命,
心存铁骨柔情。
不求每日故事新,
但保一方平静。
这是2013年该潜艇支队为航母“辽宁舰”担任警戒时,王红理随372潜艇出海所填的词。这次远航,副政委兼《水下长城报》主编许建文在他写的《铁肩担使命,铁骨藏柔情》一文中引用了王红理的这首词,文章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心存铁骨柔情,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父母年迈多病,妻子临时来队,幼儿嗷嗷待哺,但我们是一群必须把使命责任放在第一位、把儿女柔情深藏在心底的铮铮男儿。我们都想孝顺父母、照顾妻儿,但祖国的安宁更需要我们,为保一方平静,我们必须舍弃‘小家’为‘大家’。”
后来许建文当诉我:“当时支队长在潜望镜中看到一弯月亮在云中穿行,眼前是一片碧海,浪花点点,充满诗意,就写下了这首《西江月》。”
许建文特别强调说:“因为当时潜艇的任务是警戒,所以高度关注周围的情况,才会有‘唯有目光机警’。”
由此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军旅诗来源于军旅生涯。我很喜欢这首《西江月·榆林外海警戒》。
这次王红理随372潜艇远航,又填了一首词《清平乐·远航》,刊登在372潜艇主办的《水下长城报》上:
烟波浩渺,
南海风光好。
新春踏浪谁人早?
蓝水雄心不老。
计划隐蔽安全,
强军责任在肩。
诸君同心戮力,
书写首艇新篇。
不能说这首词填得如何好,但仔细品还是有点“远航味道”的。时间(新春)、地点(南海)、单位(首艇)、情怀(强军)、雄心(蓝水,即远洋)都化在其中,此情此景,非潜艇人能书,非热爱潜艇又熟悉填词知识的人能书。(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