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隐蔽待机 (二)《372潜艇出岛链记》(3)

许建文是湖南省新宁县人,1974年出生,1992年入伍,1995年考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1998年毕业后曾到西沙部队任职,2006年调到潜艇支队工作,曾任岸勤部军港科助理员、岸勤部政治处干事,2011年任372潜艇副政委,参加过一次全训、两次远航。

许建文10岁丧父,家境贫寒,小时候吃了很多苦,他自己说:“我这个人跟一根草一样,放在哪里都能长。当兵以后从南到北,从来没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许是受到艰苦生活的磨炼,他的吃苦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强。

有人开玩笑说,潜艇上有“四大闲人”:副政委、译电员、医生和厨师。所谓“闲人”,大约是指在出海训练时,别人都有战位,都要按照口令和部署职能进行操练,而上述四人则完全游离于操演部署之外。有电报的时候,译电员才能派上用场;有伤病员的时候,医生才能发挥作用;厨师的职能比较单一,一天三顿饭,有时做点夜宵,其他基本没什么事。最尴尬的角色是副政委,大事有政委担着,剩下的也就是一些杂事了。潜艇靠岸的时候,负责团支部、革命军人委员会的工作,出海的时候负责出出《水下战报》,帮帮厨,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我在潜艇上当过副政委,体会深刻。副政委这个职务要说闲是真闲,要说忙是真忙,就看你想不想干事情了。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就因为有人认为潜艇副政委是“闲人”,这个职位曾被裁掉一段时间。过了不久又恢复了,恢复的原因大概是觉得还有其存在必要吧!

许建文这个副政委可不是“闲人”,出海以后,他除了主编《水下长城报》,组织各项文体活动,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安排伙食。

随便说一句,各支队各潜艇出的报纸名称各异,有的叫《大洋奋进报》,有的叫《水下长城报》,有的叫《海上快报》,我当年在潜艇上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报纸叫《水下战报》。现在条件好了,可以用电脑打印,一期多份发到各个舱室,我们那时是用手写,每期只有一份,各舱传阅之后,已经脏兮兮、软塌塌的像一块抹布了。据说也有用蜡纸刻版油印的,我们没那个条件,没印过。

许建文作为报纸主编,主要是出出主意,看看重要稿件,具体工作都有译电和医生等人去做了,文体活动也是如此,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伙食上。

我在潜艇上工作的时候,伙食是由副长来管,所以我当副政委基本不管伙食,偶尔帮帮厨而已,相对来说,我这个副政委比较闲。我在采访中听说许建文主要工作是管伙食,开始有点意外,后来想想,伙食很重要,副政委管伙食也对。曾经有人说,厨师是半个指导员,伙食搞好了,可以稳定军心,思想政治工作就好做多了。

人类有两大本能,一个是食欲,一个是性欲。搞好伙食,满足人类的一大本能,谁能说不重要?

许建文管伙食很用心,每次出航之前,他都会把每天的食谱准备好,根据食谱准备食材。艇上的冷藏条件有限,装载食品的时候,必须按照每天食谱需要的食材进行有步骤的装载,否则把先用的食材装到里面,要用的时候拿不出来,整个计划就会被打乱。

这次战备拉动,要求准备20天的食品,时间紧,来不及做食谱,只能大概匡算一下,20天里,荤菜多少顿,蔬菜多少顿,汤多少顿,按照这个数字,列出各种食材的需求量,猪肉多少,牛肉多少,鸡蛋多少,食用油多少,等等。比如吃20顿排骨,出海人员70名左右,每顿需要20多斤,那么就是450斤。

潜艇上的冷库主要是存放肉类食品,还有一个恒温的库房,主要是存放蔬菜和水果。这个库房由许建文亲自掌管。

潜艇在海上,最最受大家欢迎的食品是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到了远航后期,蔬菜和水果就更受欢迎了。

远航期间,几乎所有人的生物钟都乱了,因为在水下分不清白天黑夜,只能通过24小时船钟来区分夜与昼。另外大部分时间是更次航行,三更轮换休息,生物钟必乱,全艇大约只有厨师孔令智和许建文的生物钟没乱。他们每天要做三顿饭,夜里发一次夜宵,早晨六点必须起来做饭,雷打不动。

潜艇“掉深”那个惊恐之夜,许建文是被“损管警报”惊醒的,他和一舱的很多人一起度过了那几分钟的惊魂时刻。潜艇上浮以后,他到后面舱室看了看,他看到很多人的脸都是煞白的。军事指挥员在处理潜艇状态,机电干部在抢修机械,他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和大家一起聊天儿。有人说:这回看到生死了,钱也好,官也好,遇到险情一文不值。支队长官大吧?主任官大吧?艇掉下去了,还不是和我们一样掉啊!死神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后来他看看没什么事了,就对厨师孔令智说:“明天早上,把早饭做好,其它的就别管了。我去休息了。”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