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无线电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6)

 

杨国民(1952.5~),河南省汝南县人。1969年入伍,1970年从陆军调入海军潜艇部队,曾任127艇无线电兵、155艇无线电班长、210艇无线电军士长。1975年9月任217艇无线电军士长。1982年4月任潜艇支队司令部通信科参谋。1986年11月转业到河南省驻马店市外贸粮油食品进出品总公司,任副科长、科长。1992年任驻马店市基地包装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经济师。2007年5月退休。

 

第二章  无线电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杨国民性格比较内向,少言寡语,平时很少听到他说话,因此关于他的故事就比较少,时过40多年,就更想不起来了。他转业到地方以后,便与老艇的人失去联系,这一次,我不知道武汉的李军,是怎么把远在郑州的他找出来了。看到他的近照,感觉脸型的轮廓还在,但是与他年轻时的变化还是很大的。40多年过去,岁月会改变很多东西,特别是容貌。他的经历我知道不多,还是看看他自己的回忆吧!

 

第二章  无线电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不思量 自难忘

杨国民

 

我是1969年2月从河南农村入伍到驻防在长沙市的陆军第47军,在军部报务训练队经过半年多的的培训,10月分配到军直属高炮团当报务兵。1970年5月换防到陕西省临潼县,当时正赶上从部队招飞行员,经过几个月的身体体检和严格的政治审查,我“空勤合格”,后来却被分配到海军潜艇部队。9月,我被带到原青岛潜艇士兵学校学习声纳。因我原来是报务兵,两天后,又将我改为无线电专业,并直接分配到张连忠同志任艇长的127潜艇上,成了一名潜艇无线电兵。当时未换海军军服,还穿着一身陆军军装,出操跑步时随在队尾,很是显眼。那时用餐和艇首长同桌,没几天,戚道顺副政委就有了发现,说:“好家伙,小杨真能吃,一顿吃一个馒头。”我想,一个算多?在陆军顿顿吃两个。

1971年春,我第一次出海,晕船厉害,全身冒汗,脸色发白,腹内翻江倒海,非常难受。二舱舱室长付年贤同志见状,立刻从舱首把脏污桶掂到舱尾,放到我跟前,我“哇”的一口,喷得桶里桶外到处都是秽物。吐过之后,顿时感觉舒服了许多。当时想,晕船不过如此,从此之后对晕船不再恐惧。

1972年冬,127潜艇所有成员到武汉接新艇。我母亲到部队看我,王忠和副长亲自去看望。当母亲有点小病时,艇领导马上联系汽车,让我带着母亲去武汉军区总医院看病。回家后,母亲逢人便讲,领导对我如何如何的好,很是高兴了一阵子。1973年春在武汉,王学芳政委把艇上唯一的手表票分配给我,当我戴上新买的上海表时, 很是显摆了几天。155艇入列后,一次昼夜航行训练,我感冒了有些发烧,这本不算什么,张连忠艇长知道后,硬是叫我到艇长室休息,我很是感动,休息后醒来身体大有好转。

1974年,潜艇进厂坞修。在4808厂的浮码头上,我值码头更。中午饭后,张艇长坐在浮码头的系缆柱上,和我聊天。他用“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话语鼓励我努力工作,争取上进。当时的场景至今让我记忆忧新。

有一年潜艇远航,长时间的水下生活很是枯燥无味,为了活跃气氛,艇上决定组织一场水下文艺晚会。所谓文艺晚会,就是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小节目,由非当更人员到二舱,对着话筒,唱首歌,说段三句半,来个数来宝什么的。为响应号召,我写了个非文非诗的小东西,至今还记得开头的几句:黄海百丈深,碧波万顷,水下活动着一个巨大的生命,上下自如,左右驰骋,在自然的王国里自由的航行,如入无人之境,她是谁?呵!---我们新中国55号潜艇……写完后,冷万富同志自告奋勇,替我朗读。他的东北普通话很是让大家搞笑了一阵子。(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