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二、人生的十字路口
(1932 年夏—1934 年冬在上海)

★19岁的沈安娜(沈琬),1934年摄于上海
考入“南洋高商”
第二天早上,镇江到了。下船后,我们直奔镇江火车站,登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上海是我们十分向往的地方,但我们对上海实在知之甚少。来到上海,只见街上车水马龙,路人熙来攘往。尤其是“叮叮当当”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 使我们感到新奇。可是我们没有料到的是,在这个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大都市里,居然和家乡县城里一样,到处都可以看到沿街乞讨的人。
阴霾笼罩着上海,也笼罩着我们姐妹俩的心。
沈珉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旧信封,上面是二堂兄家(大伯父沈文瀚的次子沈彦如)在上海的地址。上海这么大,堂兄家在哪儿呢?
我说:鼻子底下有张嘴,可以找人问问嘛。
沈珉有点为难地说;我们一口江北话,怎么问呢?
所谓江北话是指江苏境内长江北岸的方言。“江北人”也即苏北人。当时从苏北来上海谋生的穷苦百姓比较多,而且大都从事服务性行业,如浴池擦背的、理发的、修理旧胶鞋和雨伞的等等。因此说江北话的人常常被上海人瞧不起。
我们还算幸运,在一位江北老乡的指点下,很顺利就找到了二堂兄的家。二堂兄在上海不过是个小职员,他家房子很小,虽然堂兄和嫂子很热情,但长住显然是不可以的。我们必须赶快去报考可以寄宿的学校。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寻找读书的学校。当时有女生宿舍的学校很少,几天下来,沈珉才找到一家“务本女中”(现上海市第二中学的前身),可以插班上高二,不过只剩下一张床位了。我则准备报考“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简称南洋高商)。
据招生广告和堂兄介绍,南洋高商是一所由东南亚爱国华侨吴醒濂先生创办的学校,具有爱国、民主、积极、健康、进步的传统,设有女生宿舍。我找到位于善钟路(今常熟路)的南洋高商,但是学校的招生已经结束了。
我听门房老伯伯讲话有江北口音,就用家乡话哀求他说:“老伯伯,我是从泰兴来的,能不能帮帮忙,让我再试试?”

★南洋商业高级中学旧址(1934年摄),位于上海常熟路(原善钟路)
老伯伯很同情我这位江北来的小同乡,沉吟片刻,给我出主意道:“校长不在,你到教育主任室去找毛先生吧。毛啸岑a先生可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大好人。求求他,说不定还行。”
我谢过门房老伯伯,按照他的指点找到了教育主任室,敲门进去,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先生正在案头用毛笔写着什么。(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