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3)

1931年夏天,华明之考入“南洋高商”。刚入学不久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华明之受反帝爱国思想的影响,读了不少进步书刊,如邹韬奋编辑出版的《生活》周刊等。在学校,他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主办壁报。开始由舒曰信主办,取名《曰信》。舒曰信毕业后,华明之接着办,取名《前夜》。华明之还画了一幅画:一列火车车灯很亮,冲破黑暗,奋力前行。以此作为壁报的刊头画。在家里,他用自己接受的革命思想,影响了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同学。最先受影响的是妹妹华曼倩(参加革命后改名华韵三),还有三弟华家騄和四弟华介民。三弟和四弟只读到初中,父亲就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们上学了。于是,三弟进了一家银行当见习员,四弟则在一家绸缎庄学徒。1936 年2月,华家騄参加了由银行等职业界员工组成的共产党外围组织“抗日救国会”,从此参加革命。华介民也参加了绸缎界共产党的地下秘密活动。妹妹华曼倩在学校受进步老师同学的影响,回家经常跟着大哥与几个同学一起读进步书籍、写心得体会。华明之把妹妹以及同学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取名《合力》,互相传阅。有时他们还在家里聚会。华明之的父亲听他们在屋里慷慨激昂地骂国民党政府,就让老伴儿在楼下大门口坐着剥毛豆, 给孩子们望风。后来,华明之与比他高一届的同宿舍同学舒曰信关系越来越密切,受舒曰信的影响,华明之多次参加革命集会和游行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上海地下党组织几次遭受严重破坏,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上海市也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但是,在舒曰信的影响下, 华明之的革命情绪却日益高涨。

 

1933年,华明之曾跟随舒曰信到恒丰路桥南集合,参加“反对内战, 一致抗日”的示威游行,还曾到虹口打浦桥一家茶馆,参加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集会游行。游行开始之前,参加人员悄悄聚集在茶馆附近,时间一到,组织者以摔茶壶为信号,茶馆楼上立刻撒下许多传单,参加游行的工人和学生看到传单,马上从四面八方集中起来,形成上百人的游行队伍,喊口号,撒传单,向大马路 前进。等警车开来,游行队伍就化整为零,立即解散。因为这种集会聚得快, 散得也快,因此被称为“飞行集会”。

 

第二章 (2)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22岁的华明之,1935年摄于上海

 

一次,宋庆龄倡导的“中国反帝大同盟”,组织进步学生游行,舒曰信问华明之:这次可不是撒了传单就散,而是游行到终点。你敢不敢参加?

华明之坚定地回答:敢!

在游行队伍中,华明之迈着坚定的步伐,举着小旗,带头呼口号,撒传单,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舒曰信觉得华明之诚实可靠,就经常约他到离南洋高商不太远的静安寺后面的“外国坟山”(该外国坟山已拆除,今在原址修建了静安公园)谈心, 那里行人很少,比较隐蔽,可以谈得比较深入。共同的理想把两个年轻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经舒曰信介绍,华明之的革命倾向受到鲁自诚的关注。鲁自诚将华明之列为党的培养对象。鲁自诚曾对舒曰信说:从外表看,华明之是个文弱书生, 内心却满怀激情,如果好好培养,会是个有勇有谋的革命者。

这天,鲁自诚特别嘱咐舒曰信约了华明之来见面。

在舒曰信和华明之的宿舍里,鲁自诚向他们讲当前的形势,介绍他参加辛亥革命以来的亲身体会。他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建立了共和政府,但是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怎么样了呢?封建主义并没有完全扫除,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租界林立,特务横行,人民群众一直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日寇占领了东北,反动政府却“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中国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外敌,彻底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解放劳苦大众。(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