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3)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3)
六人中,我已经在“八办”见过四位,只有林伯渠、博古是第一次看见。当时,董必武、吴玉章和林伯渠都已年过半百,王明、博古和邓颖超只有三十多岁。
大会由议长汪精卫主持。汪精卫是国民党元老,早年在日本追随孙中山, 成为同盟会的中坚。1910年3月因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入狱,被革命党誉为大英雄。辛亥革命之后,又与孙中山一起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在国民党内享有很高的威信。孙中山逝世后,他接替孙中山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因受蒋介石的排挤,他曾多次出国“休息”。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出任国民党总裁,汪精卫当了个副总裁。随后出任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才貌双全,被誉为国民党领袖中的“美男子”。在参政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汪精卫,发现他的口才确实不错,古文功底很深,讲话不用讲稿,记录下来一字不改,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在这次大会上,我更多关注的是中共领导,我尽力抑制兴奋的心情,专心致志聆听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政策和主张,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队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深受教育。我也亲眼看到中共代表如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深受启发。

★1938年,沈安娜在武汉
在速记中共代表的发言时,我的心情非常舒畅,他们的讲话义正词严,坚定有力。而国民党代表的发言,多是陈词滥调,少有新意,有的话让人听了心里生厌。但是,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已使我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凡是听到有情报价值的讲话,不管多么令人生厌,我都会马上全神贯注,流畅准确地记录下来。
会议休息时,中共参政员与大会工作人员亲切交谈。我不便靠近,只能远远地多望他们几眼。我能感受到笼罩在中共参政员周围的那种友好氛围,那种亲和力。我也利用这次会议,跟在老速记员后面,恰到好处地与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寒暄致意。
根据周恩来和董必武的指示,我连续给明之发了两封电报催他速来武汉。不巧的是正好浙赣铁路局派他去宁波出差,因此明之没有及时看到电报,直到8月初,他才赶到武汉。
当明之知道我找到了“八办”,并受党组织的派遣,即将进入国民党高层机关做情报工作,他高兴万分。
我将在长沙参加妇女训练班、武汉路遇鲁自诚和去八路军办事处接受了特殊任务前前后后的情况,全都告诉明之,特别详细讲述了在“八办”见到董必武和周恩来的过程,明之听得入了神。
我说: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党,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今后的一切都有了希望、有了方向。我们要遵照党的指示,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的特殊任务。
明之感叹道:你比以前成熟多了。
1938年8月,明之刚到武汉没几天,形势就变得日趋严峻起来。日军步步进逼,作为全国抗日运动中心的华中重镇武汉,正面临陷落的危险境地。
中共参政员董必武得知国民参政会包租了一条轮船,准备将参政会迁往重庆,便立即通知我,让我和明之设法搭乘参政会的包船离开武汉。董必武特别关照:华明之来不及在武汉向“八办”报到,可到重庆后再接党的关系。他还嘱咐我:抓紧时机办好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手续。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国共合作,今后形势还会变化,斗争也会更复杂,情报工作非常重要。要随时注意形势变化,注意隐蔽、保密。另外,你们夫妻俩不要同时在我党公开机构露面。
我根据董必武的指示,立即去参政会秘书处,请求搭乘参政会的包船去重庆,很快便得到批准。“庚款会”领导也同意了。于是我和明之匆匆收拾了行李,准备离开武汉。(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