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六座丰碑 (一) 《蓝色的飞旋》(2)

从那一天起,中国军队就再没有撤出华阳礁。先是在礁上建起了高脚屋,接着又建起了调堡式营房。今天,将军看望守礁的同志们来了。

我们的小艇在礁盘边缘搁浅,将军的随行人员纷纷地下水去,像下饺子。这不仅仅是搁浅的小艇需要有人下水去推,还因为礁盘上那清澈见底的海水和色彩斑斓的珊砌礁太诱人了,使得每个人都有跳下水去涉足礁盘体会一番其美妙感觉的欲望。

  远远地我看见守礁的战士们都跑出来站在平台和驳船上向我们招手,还有两个战士光着身子下海向我们游来,大约是来为我们引路的。这地方难得来一次船,我们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情。

  将军在礁长的陪同下视察了原来的高脚屋和现在的营房,最后在一楼的餐厅里和守礁战士们围坐长谈。将军问他们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学习怎样,每天都干些什么,他们一一作了回答。

  礁上的淡水和食品储备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生活太贫乏,虽然有电视机,却收不到电视节目,只能用来看录相,十几盘带子翻来覆去地看,几乎连每句台词都能背下来了。在这里平日看不到报纸,通信也困难,通常三个月才能收到一次家信,孤独和寂寞在所难免。

你们这里远离大陆,苦是苦一点,将军说,但也不是苦得不得了。和潜艇部队相比,潜艇一出去就一个月两个月,潜在水底下,看不见天,晒不着太阳,比你们还苦。在和平时期,三个月收不到家信,时间是长了点,但在战争年代,我们一年两年和家里失去联系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你们要正确对待这一切。

请首长放心!礁长说。

我们离开华阳礁时,潮水高了一点,我们的小艇没再搁浅,顺利地驶出礁盘。

  回首远眺,那座二层楼的营房真如一鹰灰色的碉堡耸立在嫩绿色的礁盘之上。在我军没有进驻南沙之前,西沙的中建岛是我军驻守的国土最南端的岛屿,曾被人称作天涯哨兵。如今,人们该称华阳礁为天涯哨兵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称号还会移到更南端的某个礁盘上去。华阳礁以南的海域,还有许多属于中国的礁盘。

 

永暑礁(1989. 10. 20

 

现在的永暑礁实际上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礁盘了,永暑礁这个名字只能作为历史和习惯性的称谓留在海图上和人们的口中。永暑礁现在已成为南沙海域的一座人工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明它的陆地面积。我也不想率先说明这一点。众所周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南沙海洋观测站就设在这里。

19873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了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第十四届大会,各成员国代表举手表决通过了一项旨在造福人类的《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拟在全球平面建立统一编号的海洋观测站,各站定时定点将海平面资料发送至巴黎,经统一处理分析,供世界各国使用。中国担负建立领海内的七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南沙观测站要建在北纬10度以南。经国家海洋局的海洋调查船反复勘查,确定将南沙海洋观测站建在位于东经120°54' 00",北纬09°32' 30"的永暑礁上。

1988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882工程海上编队迎着从南中国海上吹来的阵阵暖风,浩浩荡荡开进南沙水域。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动。尽管这次行动是在联合国都备了案的,尽管这肘子动只是为了在永暑礁建一个海洋观测站,但还是牵动了一些周边国家的不安分的神经。最不安分的当然是越南。他们迫不及待地派出大批舰船,蝗虫般扑向南沙,在干扰我永暑礁建站施工的同时,又向其它礁盘展开了“占礁运动”。于是便有了218日华阳礁上的对峙和314日赤瓜礁上的枪声……

19888月,建站工程胜利竣工。观测站装备了国内最先进的海洋观测系统,已于1989年正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洋委员会提供海洋观测资料。当然它对我国以后开发和利用南沙资源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