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为“贝克——包利考夫 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一) 《我在美国当律师》

- 第六章 成为“贝克——包利考夫
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李忠效手记——
如果张晓武是个没有抱负没有理想的人,是个随遇而安的人,那么,在他的律师事务所发展成为佛罗里达州最大的华人律师事务所之后,即便是不再扩大发展,他每年的收入,也足以使他和太太达到美国社会中上等生活水平了。但是,他恰恰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从不愿停止奋斗的步伐。他总是雄心勃勃,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他总想把生意做得更大,让事业更加辉煌。1991年底,他专程到台湾和大陆考察,前后整整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他想把业务向台湾和大陆扩大,于是他又对自己的发展前途进行了设计。为了能抽出更多的精力关照事务所以外的业务,他为自己设计了两个方案,一是为自己的事务所找一个合伙人,二是把自己的事务所并入其他较大一点的事务所。两年多来他深深感到,一个人做老板,太累。思来想去,他先实施的第一个方案,但是由于他的轻信,第一个方案受挫。于是他立刻转入第二方案……
也有一段“走麦城”
张晓武自述——
我在法学院读书的时候比较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美国人打排球的水平比较差。因此我打排球的水平就显得如鹤立鸡群一般。尽管我的个子不很高,在没有对手封网的情况下我的扣球屡屡成功。使我们由住校学生组织的“宿舍队”,在学校组织的排球比赛中,连续获得第一名。当时我是全校惟一的中国学生,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认识我的人很多,我认识的人也很多。不论是比我年级高的同学,还是后来入校的比我年级低的同学,我都认识很多。
这在我后来的生涯中,就必然出现与朋友、熟人合作的现实。
有一个比我高两届的同学叫罗伯特·史莱德,我们俩很熟。他毕业后在一个专门做国际法的事务所找了一份工作。这个事务所有三十几个人,规模算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做官税法和贸易法。对史莱德来说,是个比较体面的单位。他在里面除了做国际贸易法之外,还专门负责做移民法。在美国,做国际贸易法如果不懂移民法会失掉很多客人。因为好多外国公司到美国做生意,都要同时考虑到工作人员的身分问题,即移民问题。
当时我的客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跑了一趟大陆和台湾之后,开拓了更广泛的客源,好多人都在跟我联系,想到迈阿密来投资。这时我就考虑要找一个在国际贸易法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律师入伙,可以进一步扩大我的事务所的业务。
1992年2月,我从大陆和台湾考察结束回到迈阿密,和史莱德探讨过这个事情,他表示愿意到我这儿来。在他原来的那个事务所,他只是个雇员。而到我这里,我给他将近一半的股份,他可以很体面地和我一起做起老板来。
4月1日,他正式到我这儿来了。来的时候他一分钱也没带。我给他49%的干股,我说:希望你能把你以前事务所的客人带过来。他告诉我,他有这个能力。除此以外,我交给他的,就是让他开发在华人市场中现有的国际贸易法方面的案子。
在此之前,我的事务所一直是“张晓武律师事务所”。合伙以后,改成“张晓武·史莱德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做熟了生意,我已懂得如何保护我自己的利益。于是,我将原有的所有的固定资产全部记在我个人名下,然后,以个人名义租给新的事务所使用。这样做,将来如果出什么变故,我可以轻易地辞退他。而我的客源、我的资产还是我的。这种自卫手段,在任何商业经营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我跟他签了一个合同,朋友之间做生意也要说清楚双方之间的关系,这也许有点“先小人,后君子”。过去,和朋友有生意上的合作,要签个合同或契约,一开始总有些不好意思,好像朋友之间这样搞很庸俗似的。但我的美国生活的经验告诉我,签了合同,双方互相的期望都比较明朗,不会出现由于不明确责任而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猜疑。
在跟史莱德合作时,我把事务所的门面加大了一倍,房租也相应要加大一倍。在此同时。他向我介绍了他的一个朋友,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这个人是期货经纪人。史莱德跟我讲,做期货很赚钱,向我提了一个做期货贸易的建议。说需要五万美元的投资。当时我有很多客人,都表示愿意投资和我做生意。我就和一个比较好的台湾朋友王先生说:“我的合伙人建议搞期货公司,需要五万投资,据说能赚钱,你感不感兴趣?”
“行,你看着办吧!”五万元对王先生来讲不是什么大数目,(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