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尾巴”要出国 (三)《我在美国当律师》

个人战略和西藏遇险
张晓武自述——
也许是小小年纪已经历过许多坎坷的缘故,我已经懂得了向前看的生活哲理。失去的机会回头找是找不回来的,只有向前看,往前走才会有新的机会,然后抓住机会再争取一把。
大学毕业后,考研究生受挫,但分配到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教书的那段时间里,领导和同事对我都挺不错的,使我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心境去工作和学习。我坚持不懈地复习功课,准备再考一次研究生。主攻目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不久,机会来了。
在1983年的招生目录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招收一名攻读美苏全球战略的研究生。在1983年,可以想象,这种研究方向,对几乎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报考者如云。在这么拥挤的竞争队伍里,我幸运地被社科院研究生院录取,学制三年。
在社科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处世经验,我不再像读大学时那样与人寡合,而且尽可能地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因此受到各部门的好评。但我仍然把握一点,不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在研究生院,没有人知道我的父亲是干什么的,虽然这时父亲已恢复工作,但我并不想让人知道我是军队高级干部子弟。我知道,父亲的光辉只能为我的外表镀上一层金色,而不能使我锻炼成真金。真才实学还得靠自己。
但是,意想不到的打击,却伏在我向前走的路上。
事情是这样的:东京国际大学给了我们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两个去东京学习国际政治的名额。当时我们所学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只有两名,所里准备让我们两人去东京学习。入学考试很简单,用英文写一篇文章送去东京国际大学即可。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跃跃欲试,兴奋不已。
然而,我高兴得太早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名额被一个并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女生挤掉了。出国留学成了我的南柯一梦。
我愤怒之极,也悲哀之极。这并不仅仅因为我自己失去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这事情使我感到现实生活中有一股黑暗的潜流。
但是我发誓要自己想办法出国留学,而且决不去比日本落后的国家!
从这时起,我开始谋划和设计出国留学的各种方案。
我心里十分清楚,自费留学对我来说,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在国外没有亲属,没有人可以为我作经济担保。而没有经济担保人,就不会有任何一所学校收留接纳我。
(我)几乎是在无望的绝境中挣扎。
我信奉这样一句话:事在人为。
在我谋划设计的诸多方案中,有一个方案是利用假期到国际旅行社去当临时导游,我想,如果有幸结识哪个旅游团里的哪个人,而他又愿意给我作经济担保人,那么我出国留学的想法就可能实现。
这个希望很渺茫。但无路可走的我,决不放弃这微弱的希望。
于是我想方设法,先与“国旅”的有关人士认识,然后我便在1985年暑假期间,得到了一个带旅游团的机会。
那是一个20来人的美国旅游团,领队是香港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大陆期间由我负责“全陪”,每到一地,再由当地的旅游部门派一人负责“地陪”。
这个团的旅游线是:北京——成都——拉萨——成都——西安——敦煌——上海,然后返美。
给旅游团作全陪导游,对我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回。虽然我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比较自信,但我还是花了一些时间,专门找人学了一些旅游方面的术语,以免出洋相。我暗暗提醒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个输不起的民族,我不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而我却是从不愿意输的。(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