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为“贝克——包利考夫 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七) 《我在美国当律师》(2)

“行。”美国律师痛快地答应了。

结果拍卖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买这个岛。

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拍卖时没有人出价,最后,你花100元美元就可以把岛买下来。可那个律师是个“二百五”,不知道可以这么做,只想到中方公司愿意出价500万,他就在没有任何人竞争的情况下,喊价500万,把岛子买下来了。这就等于说,你花500万买了岛,对方用岛抵了欠你的债。如果你当时懂得美国法律,只用100元买下来的话,对方欠你的500万还要照还。后来这个律师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推说,中方公司代表坚持要用500万买下来。中方代表说,根本没有这么回事。他们气愤不已,甚至想告那个律师。

再说中方公司吃了大亏,买下M岛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这个岛的房地产税好长时间没交了,大约欠20万左右。税务部门提出,如果不交,马上收岛。中方公司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只好又把税交了。接着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这个岛上有个水厂,原归美方公司的一个子公司管,在该岛拍卖之前,他们将水厂转给了另外一公司。现在的问题是:水厂的产权在谁手里?第一次法院对债权问题判决时,没有涉及水厂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水厂的产权并不在中国公司手里。

但是,如果没有水厂,这个岛就没有价值了,等于中方公司花500万美元买了一座空岛。水厂是多少钱呢?很难讲,可以是100万,可以是10万,可以是几万,如果不把水厂接下来,带来的麻烦就不是100万的问题。

这时候,中方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找可靠律师的重要性,于是找到张晓武,张晓武又将他们介绍给事务所专门负责房地产法业务的律师,请他们去打水厂的官司。当时,中方公司原来的律师认为,水厂的官司很复杂,拿下来的希望不大。贝克一包利考夫事务所的专家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认为水厂拿下来有希望,但要拚搏一番。他们经过认真准备,到上庭的时候,一举成功。官司打赢了,为中方公司赢得价值700万美元的房地产。

张晓武认为,这场官司虽然打赢了,中方公司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光律师费就要比单纯的法律咨询或代理多出10万多美元。同时也耗费了公司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张晓武说:中方公司到美国做生意,不要轻信任何人,不论是美国人还是华人,一定不要让对方代为找律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律师,而且要找好律师。美国只用法律说话。

在美国找律师,不能只图收价低,并且,不仅要考虑这个律师能不能做文件,更要考虑做的文件能不能通过。大律师事务所在报价的时候,不能说我给你拉关系要收几万元,但他在收钱的时候,要把这种长期投入的消耗打进去。这样,对案子的成功是个保障。

我在国内听说,有的中国公司在美国做生意亏了,并扯进官司,想把房地产卖掉,把人员和资金撤回来,但是由于官司没完,房地产不能卖,走都走不了。比如M岛的水厂官司,在产权没搞清楚的情况下,谁敢买?

张晓武说,在美国做生意还得学会贷款,贷款做生意做亏了,可以宣布破产,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不然,国内派去是个败家子儿,大本营却得不断往外输血,最后连本钱都回不来。

只是申请贷款又是一门学问,又只有找律师。

我听人说了这么一件荒唐事:国内一家大公司,到美国投资建了一个厂,由于经营不善,宣布破产。工人要往回撤,人家说,破产也不能走,把厂房拆掉,在厂区原址上植上草坪,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后,才能撤人……

我大惑不解,对张晓武说:“咱们赔了钱,还得花钱种草坪!”

张晓武说:“其实,在美国法律上没有这种规定。”

我说:“会不会因为不懂法让人欺负一回?”

他说:“也可能。”看来美国人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文明。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张晓武、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我在美国当律师》

第六章 成为“贝克——包利考夫 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七) 《我在美国当律师》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