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的资料上了林彪的直升机,而且是9月11日派专机去接来的,这不充分证明了09办公室和林彪有勾结吗?一查,飞机是周希汉派的,这证明周希汉和林彪也有勾结。
听说09资料上了林彪的直升机,许多领导人纷纷表态,这个说不知道,那个说不知道,都说自己和核潜艇工程没关系,与工程办公室没有来往。大家的眼睛都看着办公室,我作为办公室主任,总不能也说不知道了事吧!我必须立即在内部进行调查。
9月18日,我和副主任陈世谦、李海亭进行研究,他俩都说办公室与林彪办公室没有来往,“林办”从未向办公室要过核潜艇资料。我说09工程最有用的资料是核潜艇总体、核动力装置、核导弹系统、鱼雷武器系统的方案、技术、施工设计图纸,我们办公室不存放这些资料,都存放在本单位,我们分工找这些单位调查了解是否向“林办”送过核潜艇资料。经过调查这些单位都和“林办”没有来往,更未送过资料。
19日,我准备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当面报告周副司令,免得他担心。当我走进他办公室,他正和叶副主席通电话,他说:“我知道,09办公室从来就没有跟林彪办公室有过来往,从来没有给林彪送过什么资料,希望领导查清楚。”
不知叶副主席对他说了几句什么话,我在旁边听得不是很清楚,他也没告诉我。大概意思可能是“会查清楚的”。
周希汉放下电话后,我对他说:“你刚才对叶副主席讲的情况完全属实,我们调查的结果,09办公室、七院,几个重要总体科研设计单位都未给林彪送过09资料。”
周希汉副司令的这一举动使我很受感动,使我以前对他所有的怨气一扫而光。
陈右铭过去对周希汉的怨气还是很大的,除了在前面第一章里提到的陈右铭计算快艇海上训练时间被周希汉批的那一次,还有一次,也是在旅顺,是1955年11月的辽东大演习之后,不过原因却要追朔到1955年初,从苏联海军手中接收旅顺的时候。
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国和苏联政府公布的关于旅顺口海军基地归还中国的联合公报精神,苏联军队将于1955年5月31日前从中苏共同使用的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撤离。撤离前,苏军将把一些军事装备折价卖给中国。
陈右铭作为中方的快艇支队长,负责验收苏军移交的苏制快艇。
当时苏军在旅顺有三种快艇,一种是“比斯”型艇,是1940年代初生产的,装的是美国汽油发动机,已经很老了。一种是M型艇,也已陈旧。这两种艇都不带雷达。还有一种是K型艇,带雷达。
陈右铭去接收的时候,苏联人已经将以上三种艇进行了技术上的鉴定,把三种艇分为三个等级:“比斯”型艇为及格,M型艇为良好,K型艇为优秀。K型艇是100多万卢布一艘,M型艇价格是K型艇的二分之一,“比斯”型艇是K型艇的三分之一。
陈右铭不同意苏联人定的技术等级。他说:“你的‘比斯’艇是报废的艇,都已经到期了,超过了20年,应该报废,你还说是及格。我当支队长,你交给我,将来这个艇不能打仗,我不能签字。”
苏方坚持说他们的艇可以用,结果双方相持不下,争论不休。最后全军各部队都签字了,只有快艇没签字。
苏联海军基地司令库斯涅托夫(此人后来出任中国海军参谋长顾问)和中国海军修造部部长林遵一起到旅顺去,找陈右铭谈话,把苏军的快艇代理支队长也叫去了。
陈右铭说:“我的意见,你这种艇只能报废,必须按废钢铁的价格,否则我不签字,谁愿签谁签。”
陈右铭不签字,全军的移交工作就不能最后签字。无数将领的眼睛都盯向了陈右铭。
陈右铭也不是想出风头,他是想给国家多省点钱。那时废钢铁是5千卢布一吨,一条快艇没有油没有水,钢铁总重量只有10吨,用5万卢布就可以买下来。按原价50万卢布计算,每一条可以少花几十万卢布。
苏军基地司令经过认真核实,觉得陈右铭的要求并不过分,最后对林遵部长说:“你们的快艇司令讲的是对的,不能叫你这个司令为难。就按废钢铁价格签字吧。”
仅快艇一项,陈右铭就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万卢布。中国人很高兴,但是苏联人却不怎么高兴。
1955年4月15日,中苏双方隆重举行交接旅顺口签字仪式。中国海军以罗华生为代表,苏联海军以阿·普·库德梁夫切夫为代表,在《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接证书》上签字。为做好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接收和组建工作,海军成立了旅大防卫区接收委员会海军分会,周希汉任主任委员。
1955年4月20日,驻旅顺的陆海军和各界人民一起举行欢送苏军回国大会。大部分苏军离开了旅顺,只留下一小部分担任我海军各部队的军事顾问。原来和陈右铭在交艇签字问题上闹得不愉快的苏军代理支队长,又到陈右铭的快艇支队当了顾问。他开始要向陈右铭报那数百万卢布的“一箭之仇”了。
1955年11月,我军在辽东半岛进行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登陆与抗登陆大演习。周希汉决定让陈右铭去给全军的将军们讲课,主要讲海上演习方案。讲课现场由陈赓大将主持。
讲课之前,陈右铭把演习方案和攻击方案都制定出来了,其中有一个方案是苏联教令里面没有的。比如说面对一条敌舰,快艇攻击的时候,苏联的教令里面是三个扇面。陈右铭认为,这种攻击方式过时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可以,那时的军舰上大部分没有雷达,现在护卫舰以上的舰艇都有雷达了,很远就能发现你,你在这种扇面的两边,占领两舷,人家随便一规避就把你甩掉了,根本打不上。所以陈右铭提出:要在舰首方向再增加一个扇面,这样不管敌人怎么规避,都可以保证一到两个扇面占领好的发射阵位。
陈右铭在制定这个方案的时候,曾征求过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意见,顾问坚决反对,不高兴地说:“我搞了快30年的快艇,你才搞了几年快艇?”
在正式讲课之前,陈右铭先给海军首席顾问(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快艇艇长),还有萧劲光司令员,刘道生副司令员等人试讲,陈右铭讲完以后,就如实地汇报说:“我们顾问不同意这个方案,他的理由是教令上没有。我认为这样修改有好处。我今天提出来,请求海军首长批准,让我作试验。我准备写一篇学术论文。”
第一个出来反对的是海军王宏坤副司令员:“专家都不同意嘛,教令上也没有,你干嘛要这么搞?”
第一个支持陈右铭的是刘道生副司令员:“战术嘛,可以研究试验嘛,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陈右铭讲得很有道理。没有道理也可以试嘛,道理是试出来的。有什么不可以?”
萧司令说:“我看可以试验。试试看嘛。”他看到首席顾问想说什么,就说:“请我们的顾问审定。”
首席顾问说:“我听周副司令给我们介绍,你们的快艇司令是陆军来的,是个外行,要我们的顾问很好地帮助他。可是我今天听他这么讲,很像一个搞战略战术研究的,这个方案怎么和我们苏联研究的都差不多呢?他是不是偷了我们的了?”接着他又说,“我这是开玩笑。我们也研究了,他讲得完全对。我们的教令正在修改,舰艇教令也在修改。不过我们研究的还没有他的这个细,完全可以按照他的这个方案搞。”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