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掉深”惊魂 (二) 《372潜艇出岛链记》(4)
王红理心里清楚,潜艇上浮太快也是有一定危险的。从200多米上来,有“加速度”,速度慢慢变大,搞不好上来就翻掉了。当时他想控制上浮,中间水柜停止供气就可以减速。但是高压气已经不多了,万一停止供气,潜艇上不来,就更危险了,再想吹也吹不动了。因此只能冒险往浮,没有第二次机会。
一开始潜艇上浮的速度有点慢,当上浮到五六十米的时候,速度开始加快,很难控制潜艇的姿态,横摇达到20多度,人也是晃来晃去,成云朝回忆说:“我看见二舱的物品撒了一地。”
潜艇在上浮的过程中,纵倾已经调整过来了,最后潜艇露出水面是冲出来的,20多度的摇晃,又把大家吓得不轻。
“当时你不这么搞也不行,生死就这一下,这一下过去了,鬼门关就过去了,过不去你就倒霉了。这是险情处置的一个关键点。”王红理事后回忆说。
00:43时,潜艇浮至水面,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从00:29时“掉深”到00:43时浮起,历时14分钟。这是惊心动魄的14分钟,也是漫长的14分钟。372潜艇上的69名官兵,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舵信班长赵满星事后感叹道:我们差点就像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沉入海底了。
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事后也曾拿“长尾鲨”号核潜艇的灾难与372潜艇相比。他说,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那次失事和我们这次极其相似,它是可以挽回的,它当时也是先天不足,气输光了以后,最快驶出需要7分钟时间,就这7分钟时间,沉没了,艇毁人亡,当时的水深是2000米。我们的潜艇三五分钟时间挽回了。他们通过这个事情,进行了分析总结、吸取教训,我们在潜艇工作会议上也总结了经验。比如说,为什么会出现险情?美国当时是在做最大下潜深度实验,因为焊接技术被简化了,导致“长尾鲨”号在深水压力下承受不了。
“长尾鲨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长尾鲨”号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的第十九艘核潜艇,全长84.9米,排水量4310吨,载有萨布罗克反潜导弹,也是当时最大的核弹。可携带当量为二万吨的TNT的核弹头,能从水下攻击海上目标,属攻击型核潜艇。它作为美国同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中的第一艘,价值达4500万美元。它集美国当时的先进技术于一身,性能十分优越,当时被誉为“万无一失”的战舰。1961年8月3日服役,舷号为SSN-593。1963年4月10日,它在距好望角408公里处作300米潜水试验时,神秘地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夺走了艇上129名艇员的生命,造成潜艇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事后经过对沉入海底变成碎片的残骸分析判断,下沉的原因是潜艇在水中航渡时,遇到了强烈的内波,将其拖拽至海底,承受不了超极限的压力而破碎,这就是强大内波垂直力作用的后果。
相比之下,372潜艇的官兵是幸运的,历经艰险,最后终于逃过一劫。
支队政委李云平后来在总结这次“掉深”险情时说:“当时的海域水深是3000多米,潜艇没有黑匣子,掉下去了现在想找都找不到的。所以说潜艇是一个作风扎实的官兵高度一致的集体,同舟共济,同生共死,少一个兵都不行,哪一个环节处问题都不行。”
现在潜艇部队有个很形象的说法:百人同操一杆枪。一点不夸张。
跟随372潜艇远航的374潜艇艇长曾栋良在他自己的艇上曾亲身经历过一次险情,他的两个马虎兵差点毁掉一条艇。
那是2013年的一天,(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2]

顶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