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潜艇返航 (一) 《372潜艇出岛链记》(2)
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远虑是无穷尽的,不要让远虑成为近忧。我们不是超人,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要试图在今天解决明天的所有问题。
不论何时何地,要特别珍惜缘分,不论是你生命的过客,还是长久的知己,都是医生出色的回忆。“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别等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翻起终生的遗憾和悔恨的记忆。
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眼光而随便改变了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软弱展现给外人看;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狼狈述说给外人听。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自己一个人承担,因为没有人会帮你。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自己一个人坚强,因为凡事都要靠自己!
我不知道张雷的这些人生感悟是自己悟的,还是从别处看来的。如果是前者,说明他的悟性好;如果是后者,说明他爱学习。能把别的理论化为自己的行动,也是一种能耐,不容易做到的。“凡事都要靠自己”,正好符合潜艇的特点。每一条单独行动的潜艇,都是一只“孤狼”。二战时期德国海军潜艇采用的“狼群战术”,现在大概不适用了。
2月14日07:28时,372潜艇反突巴士海峡完毕,进入南海。
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372潜艇的官兵们又一次错过了与家人的团圆。有人提出想通过潜望镜看看十五的月亮,但是潜艇还处于比较敏感的海域,指挥员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40多年前我在潜艇上工作的时候,曾经用潜望镜欣赏过元宵节和中秋节的月亮,那真是别有一番韵味。我不知道用天文望远镜看月亮是什么效果,在潜望镜里看到的月亮,很大,很亮,甚至能看到月亮上的一些纹路,仿佛看见嫦娥挥舞水袖在跳舞,身边还有一只玉兔在蹦蹦跳跳……如果从太平洋上回来的官兵能在水下看到了正月十五的月亮,想象力可能会更丰富。可惜他们没有这个机会。
潜艇回到南海,虽然离母港近一些了,但航途还是很漫长,党支部向大家提出:珍惜远航时光,充实海上生活。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在远航的最后时刻出问题。
在2月14日的《水下长城报》上刊登了航海长李奎的短文《远航是以战争形式进行的预先训练》,文中写道: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和潜艇远航常态化的持续推进,近年来,潜艇远航逐渐由过去的单航渡操纵型向全要素、全时空、全过程的深层次转变,其主要特点就是更贴近战争。……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没有怜悯之心,当你机械故障时,敌人会趁火打劫,不会让你返航修复后再来;战争要求你深陷绝境时,仍要创造条件,顽强地完成任务。我们这次远航,紧急备航备潜,对所有人都是突如其来。期间还突遇险情、机械故障,美舰机乘机对我监视侦察。我们依靠自修恢复了航行能力,并在美舰机疯狂搜索跟踪的情况下,摆脱了他们,突破海峡,进入太平洋。这难道不是战争形式么?就差上级下达阵地实射的命令了。潜艇远航就是以战争形式进行的预先演练,我们每一次远航都是潜艇兵在为祖国的安宁而默默奉献着。”
看了很多《水下长城报》上文章,感觉现在的潜艇官兵,比我们那个时代的官兵水平高多了。他们有思想,也有吃苦精神,让我感到我们的潜艇事业充满希望。
潜艇返航途中,在经过2月2日“掉深”的海域时,王红理让人采集了水样,准备回去化验。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潜艇没有下潜到那么深的深度,而不同深度的海水密度不同,因此这次采集的水样参考加值就不大了。
海洋里的怪事太多,像大西洋上的百慕大三角,就很奇妙,谁都搞不清楚。
2月15日12:30时,王红理主持召开第四次海上临时党委会,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总结第一阶段工作,对返航工作进行部署;二、研究士官车浩、韩浩二人“火线入党”问题。
王红理说:“现在我们已经按照预定计划,航行进入到南海,返航工作正式开始,大家把前期的工作小结一下,对返航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议一议。”
刘涛第一个发言:“前一阶段,372艇部署方面、操作方面都还不错,各项制度都比较好,保障比较有力。下一步工作:一是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好,管理好,标准不能降低;二是要把总结工作搞好;三是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每个战位。”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