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潜艇返航 (二) 《372潜艇出岛链记》(2)

1510时,驱逐舰噪音信号消失。

这一天的《水下长城报》上刊登了许建文的一篇短文《转瞬间》,颇能表达远航潜艇官兵的心情:

 

时光如水,转瞬间,远航任务已接近尾声,榆林港就在眼前,安游码头就在眼前,鲜话和掌声就在眼前,庆祝胜利的酒杯就在眼前……

接到装载命令,背上战备包直奔码头,紧急备航备潜的情景历历在目,转瞬间,我们已在归途。

“把鸡炖好,把饺子煮了,晚上我回家吃饭。”来不及与家人说一句保重,来不及与妻儿说声再见的情景历历在目,转瞬间,时间已过去了34天。

写春联,包饺子,守年夜,首长、干部、士兵纷纷动手,亲如一家,营造大洋深处浓浓的年味儿,欢乐除夕的情景历历在目,转瞬间,凯旋已是第二年。

掷飞镖,猜谜语,词语接龙,益智活动一个接一个,活跃了气氛,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团结闯关的情景历历在目,转瞬间,欢声笑语已成往事。

接战备,真打实备为打赢,快拉动,快速出击显风采,转远航,贴近实战巡南洋,龙腾虎跃的情景历历在目,转瞬间,海军的训练记录被改写。

战风浪,斗洋流,遇险情,突海峡,避舰机,克难关,首艇官兵不畏艰难,团结拼搏,敢于胜利,69名官兵共同战斗的情景历历在目,转瞬间,我们成了生死弟兄。

共同创造奇迹的生死弟兄,即将奔赴各自岗位,在未来,无论身居高位,还是默默无闻,无论身在首都,还是天涯海角,无论是达人巨富,还是一介平民,都会受益于这次创造海军历史的成长感悟。

 

水下一个多月的难熬的时光,哪里是许建文所写的“转瞬间”这般轻松?我为了写好372潜艇的事迹,我采访了很多人,看了很多材料,我几乎是沿着372潜艇远航的航迹,又重新进行了一次远航。因为我有潜艇远航的经历,我能想象得出他们在远航中的喜怒哀乐,能切身体会到他们远航中的点点滴滴。一次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远航,会在他们的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224日的《水下长城报》上刊登了赵满星的一篇短文《我们无法忘记》:

 

我们无法忘记:临近除夕,不能与家人团聚,不敢告之出航时的悄无声息;

我们无法忘记:任务紧迫,弟兄们加班加点,全心投入不喊苦累时的拼搏进取;

我们无法忘记:水面航渡,艇体摇晃,狂风暴雨击打身躯,弟兄们坚守岗位,认真操作时的满脸刚毅;

我们无法忘记:险情突发,指挥员冷静处置,化险为夷,勇敢顽强,恢复战斗力所开创的潜艇奇迹;

我们无法忘记:三十多个日夜,大家恪尽职守,敢于担当,保证航行安全时的认真仔细;

我们更无法忘记:是首长们亲切的微笑、温暖的目光,像泉水般流入心田的生活;

我们最不能忘记的是支队长经常讲的“困难不算事儿”这句话的分量和道理。

 

赵满星无法忘记的那些东西,现在也让我无法忘记了。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水下长城报》上的文章,一是我想让读者看到潜艇官兵更多原汁原味的东西,二是他们的文章写得很好,我甚至担心经我转述的内容反而不如他们写的精彩。

225日上午,党支部组织参加远航的69名官兵在国旗上签名活动,王红理、何占良还深入各舱战位看望慰问官兵,并分别与艇员合影留念。

潜艇距离母港越来越近了,大家的心已经飞回了离别一个多月的码头。不过此时也有几个人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最为不安的是远航最高指挥员王红理。这次远航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报告,继续远航,上级机关会怎样看这个问题呢?有一点让他欣慰的是,潜艇回来了,69名官兵一个不少地回来了。还有一点为让他宽心的是,“海军观察员”马泽写了一份给海军首长的报告,报告写得很好,实事求是,表述准确,他相信,海军首长看了,应该能够理解他所做的决定。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