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蓝天属于你 (二) 《蓝色的飞旋》(2)
有的学员让家里拍假电报,不惜用父母“病重”或“死亡”来换取回家的通行证。
至于思想状况更是五花八门。那位不愿学习投弹技术的学员,就是“国宝熊猫队”中最典型的一个。
听了学员大队的汇报,张永义火了,其他学院领导也火了,“我们这里是军事院校。”在学院教学训练会上,张永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我们培养的,首先是军人,第二是飞行员,第三才是本科生!”
以前,张永义曾听不少人说过,这十几年来,我们的军队还在,可是军人不在了,从仪表上消失了!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但张永义自信地认为:我们学院的军人还在!
他曾在学院以外的地方――车站、码头、大街上以及其它公共场所,亲眼看到过各种各样窝窝囊囊的军人:勾肩搭背的、袒胸露怀的、拖儿带女的、叼着烟卷吃零食的……有人非常尖刻地说:福尔摩斯再有本事,也难以从我们的公共场所中抓出一个不穿军装的军人!张永义感到脸红,也感到揪心。他暗暗发誓:此类军人决不能允许在我院出现!
现在,“国宝熊猫队”来了,无可否认的现实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军队需要的不是“熊猫”,而是“东北虎”或是“美洲豹”!他决心对全体学员加强军人素质训练和军人意识的培养。
首先抓的是队列。一位队列训练专家说得好:要塑造军人的风采;军人的英姿,唯有队列,上政治课,派纠察都是无济于事的。没有一个人喜欢队列训练,却没有一个人不被队列训练所征服。队列训练可以产生不可抗拒的力量,它可以把弯的整直,它可以强制地改变一个人的意识和性格,它可以把老百姓变成真正的军人……
张永义经常深入学员队,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他的这些观点。他甚至想向有关部门建议,新学员招来以后,先到连队当一年兵,然后再回到学院学习文化和专业。带着军人的素质和军人的意识去学习军事技术,要比带着老百姓作风去学军事技术强得多。
又是早操。起床号刚响,学员们就腾地从床上弹起来,像是有人给所有的床上都通了电。一眨眼工夫,学员们就服装整齐地跑到操场上去了。
队列――横齐竖直。
立正姿态――头正颈直,两眼平视,嘴微闭,下腭微收,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
完全符合条令要求。
三个月之后,学院举行了一次几千人的队列比赛。昔日的“国宝熊猫队”大显威风,一举击败若干强队,荣获大赛第二名。获第一名的是警卫连方队。警卫连乃学院“正规军”,业余“仪仗队”。排在“仪仗队”之下也不算丢人。
“熊猫”们笑了。院长也笑了。
有人给张永义提意见:作为院长,不要总是亲自到大门口去监察谁上下班按时不按时之类的小事。
张永义一怔,继尔一笑;其实不过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并不是有意而为之。
学院有三位副院长:裴林负责飞行训练,赵和平负责理科教学,康秀峰负责后勤和行政管理。政治部主任张耀宗当然是负责政治工作啦。至于政委李光林,那是学院“大总管”。
由于院领导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张永义一般不必事无巨细而躬亲,因此他有大量时间下团参加飞行和组织飞行。至于说“看大门”那种“下意识的举动”,实际上是在二团当团长的时候有意无意养成的习惯。
当时,按规定飞行员除节假日不准回家过夜。但是在新班子到来之前,团里一片混乱,这一条规定早被飞行员们忘到了脑后。只要没有飞行,天天回家。
张永义到职后,对这种现象非常不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是飞行部队,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怎么行?在一次干部大会上,他郑重宣布:从即日起,一切活动按规章办事,除节假日外不准回家过夜……
开始,不少飞行员不知是没注意听还是没当回事,到了时间,自行车、摩托车一骑,照走。
张永义呢,不吭不哈,装作没看见。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营院大门口,在十来米的范围内走来走去。看着像是在散步,实际上是在迎候那些回家的飞行员们。
陆陆续续,回家的飞行员们都回来了。见了他们,他既不批评,也不板脸,而是一律面带笑容地问候一句:(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