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和美国法律做“游戏” (四)《我在美国当律师》(2)
张晓武对邱小姐的工作感到特别满意。那段时间,她分担了张晓武过去的许多工作,使他能集中精力做案子。于是,他高兴地把她留下来了。
一楼有一台复印机,是几位律师合用的,离张晓武的办公室有二十多米的距离。邱小姐每次复印文件都是小跑去,小跑回。同楼的律师们都特别羡慕张晓武雇到这样一位称职的秘书小姐。
“张律师,你的秘书小姐真能干,从不浪费时间,一分钟都不浪费!”
邱小姐中午从不出去吃饭,每天带一个苹果当午餐。让她出去吃饭也不去。
邱小姐来了一个月之后,张晓武觉得原来的秘书吴小姐已没事可干了,几次想要解雇她,却总也张不开口。第一次以老板的身分想要解雇人.总让他为难得倒像是自己做了错事。他心想:这恐怕就是在国内习惯了大锅饭,一提解雇,好像自己就变成凶恶的资本家了。
但是,考虑来考虑去,不解雇不行。一是工作能力差的人会把工作搞坏了;二是出两个人的工资实际上完成的是一个人的工作量,不如给一个人多加些工资,反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楼里的同行都看出来了,他养了一个“闲人”。张晓武思考再三后,终于咬了咬牙,找吴小姐谈了一回话。
“邱小姐很利索,她什么事情都能对付得了,看来,做秘书要对美国社会很了解才能做,对英文很熟才能做。否则,做起来很吃力,是不是?”他想温和地启发吴小姐,让她听出他要解雇她的意思来。他不愿意像美国的老板那么生硬,那么武断,那么无情。
“是吗?你有这种感觉吗?”吴小姐居然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
“是啊,比方说你今天给我传话的时候,我都搞不清楚什么意思。你跟客人谈话时,又不知道怎么来使我们这个事务所的生意做成,把客人吸引过来。咱们大陆不太注意这方面的工作,以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叫公关吧,一门学问呢!你不是在美国这种商品经济环境下长大的,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比较弱。你看,邱小姐就比较能干。……我现在有个想法:不知道你原来的餐馆还能不能去继续干?”
“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如果我回去,排班只能排我三天,另外三天排不上。我就有三天没工作了。”吴小姐说得很坦然,完全没有丝毫的难为情。她有到各处打工的经历,早已习惯了在美国被老板炒鱿鱼,并不大惊小怪。
“没关系,另外三天还是在这里干,直到餐馆全排满班为止。”张晓武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感,他仍不失为一个宽厚的老板,很有人情味地安排了吴小姐另外三天的工作。
吴小姐挺平淡,并不因被解雇而忧愁万分,她认为张律师对她不错,像朋友似的,不像别的老板说炒就炒。
两个星期之后,她就彻底回到了原来的餐馆。
吴小姐是张晓武当老板后第一次炒的“鱿鱼”,因而晓武总是不忘这件事,当时为了辞掉吴小姐,他倒为难得几夜没睡好觉。
邱小姐一直干到8月底。9月,她去上法学院了。这段时间,张晓武的生意很好,各种案子都有,天天拿着手提电话在外面忙。接了案子,晚上都要做到十二点多。
案子多了,律师费的收入也相当可观,经济情况也渐渐好起来。5月份之前,张晓武的车子是“马自达”(Mazda)。5月份之后,银行账户上就有了两三万余留下来的资金,即使三四个月没有生意也没问题。于是他精神上第一次感到比较放松,经常出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一到社交场合,他的“马自达”显得比较寒酸,就想买个稍为豪华一点的美国车。后来他买了一辆八成新的“雷鸟”(Thunder Bird)。这是一辆两个门的跑车,车内有自动遥控系统,在高速公路上,一按电钮,车就开了,不用踩油门。这辆车买回来时,只开过六个月,跑了二万多英里,猛一看,真分不清新旧。如果买辆新车,得花15000美元,而这辆车他只花9000美元就买下来了。开始交1000元订金,另外8000元分期付款。这样的消费水准,他已经能承担了。
那段时间,邱小姐帮了他很大的忙,几年过去了,他还是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
吴小姐是张晓武解雇的第一位雇员。在解雇吴小姐时,他觉得自己从国内带来的一些意识,在被迫转变为美国人的意识。比如,炒雇员的鱿鱼,看来似乎挺没人情味,但是,身在美国,没有人端铁饭碗,人人都在竞争中沉沉浮浮。你干不了,就不能白给你工资,就得找能干的人来干。因此,竞争是一切变革的动力,包括对人员的变革。人员的变革,就是生产力的变革。(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