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和美国法律做“游戏” (十六)《我在美国当律师》(2)

对问题发表看法的时候,也要像写求职信那样,态度明朗,万不能用“试试看”,“争取”之类的词汇。要说,这件事并不简单,我觉得我能做这个事情,或者对某件事说我认为应该这样,我认为应该那样,显得很有见解,很能决断。

关于求职时的仪表、风度等问题,一开始我也不懂,每次都是我太太卡萝里在指点我。我穿西服不喜欢老换领带,卡萝里说:“为什么要系这条领带?就是喜欢也不行!”说着,把我原来的领带一下就扯走了。

一开始我喜欢穿比较紧身的西服,她就不喜欢,她认为宽松的西服显得比较放松,有风度。有时天热的时候,我还穿冬西服,比较挺好看,她说不行。她给我买了好几套西服,每天换着穿,而且衬衫领子脏了,或是打皱了,马上就换下来,送去干洗店洗干净熨好。干洗一件衣服要1.5美元,相当于十多块人民币。这种开销是必须的,我们都很忙,没时间自己处理衣服。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白领阶层都能负担这种开销,只不过在可能的情况下,花些钱开销在生活事务上,好腾出时间去做更多事,这样做收益当然会大。

有人和我开玩笑说:“你娶了一个美国老婆,对你生活的美国化起到了加速作用。”这话是有一定道理。

在实际生活中,有人会从你的仪表分析你的经济状况,对自己外包装不好,客人会猜想:这律师可能没有钱,这证明他的事业不太成功……这样,你的客人可以由你的衣着增加或减少对你的信任。

其实,我回家马上就脱掉西服,那东西束缚人,累得慌,难受。脱下来往楼梯上一扔,也不挂起来,等我妻子去挂。有的时候,家里的猫或者狗还会抽空趴在上面休息一会儿,弄得衣服上面净是毛。第二天早上我出门前,妻子若发现西服上有毛,就会硬逼着我另换一套。我心里也会说:真麻烦!但没办法,她是对的嘛!她是美国人,她当然按美国社会的要求打扮你。

总而言之,到了美国,你就得入乡随俗,你就得按照美国的观念去包装自己。

这些包括言行举止及服饰等在内的一切方面,可以笼统地称为自我包装。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当注意这种包装。准确些说,这包装是给别人看的——给你去求职的老板,给你的雇客,给你欲合作的人等等。但你不能忽视它,因为它是你求得在社会上生存的条件、标志,乃至一种教养,一种素质。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张晓武、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我在美国当律师》

第三章 和美国法律做“游戏” (十六)《我在美国当律师》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第三章 和美国法律做“游戏” (十六)《我在美国当律师》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