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尾巴”要出国 (二)《我在美国当律师》(2)
暑假,他回青岛,经常独自一人到第二海水浴场去游泳。他的苦闷也无法对家人说。这是成长中的苦闷,现实中的苦闷,他觉得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会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
第二海水浴场不对外开放,只供在青岛疗养院以及驻军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和休养员使用。平时浴场有人站岗,一般人进不去,张晓武之所以可以自由出入,是因为他家住在疗养区里面。尤其是后来,父亲已获得自由了,他又成了高干的子女。但少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晴空般的心境,再也寻不到了。
凡是可以进第二海水浴场游泳的人,一般都习惯在黄昏时分下海,这时的海水经过一天太阳的照晒,温度可人,另外还可以免遭紫外线的灼烤。所以白天在这里游泳的人很少。张晓武不喜欢热闹,他专爱在白天人少的时候去游泳,以求占有一方自由的天自由的海。
一天上午,他又独自来到第二海水浴场,悠然地扑入大海的怀抱。整个浴场,只有三四个人。他没心思去注意另外的是些什么人,简单做几下准备活动,就头也不回地朝防波堤的方向游去。天气很好,云很淡,天很蓝,海上没有风,海水也蓝得像一匹软缎。他有一种溶进了蓝天碧水的忘我的感觉,舒畅得难以形容。
防波堤到了,他爬上去,坐在一级台阶上休息。这时他发现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紧随在他的后面游了过来,双臂拨开海水,游得很自如。
哈罗!他向她打了个招呼。他是学外语的,对于和外国人对话的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金发女郎爬上岸来,对他说了一句汉语。他注意到她的身材很好,尤其是在她那件漂亮的泳衣的束裹之中,更显丰满窈窕。
“是啊,天气真好!”他附和道。在外国人面前他显得比在中国人面前洒脱。
她说:“水很透明。”
他说:“清澈见底。”
她说:“什么?”她没听懂,显然她对中文的掌握还很有限。
他又重复了一遍:“清澈见底。”
“什么?”她仍然不懂。
于是他用英语复述道:“Crystal clear.”
她立刻高兴得像个小姑娘似地拍着手笑起来。她是为在这样优雅的地方遇上一个能讲优雅的英语的小伙子而高兴吧。她开始和张晓武用英语交谈。
她叫丽迪,是法国人,她正在上海的一所大学讲授法语。
张晓武告诉她,正好他们下个学期开法语课,到时候可以向她学习法语。丽迪小姐很高兴,她对这个专修英美文学专业的中国小伙产生了兴趣。本来她准备第二天就离开青岛回上海的,当她听张晓武说青岛还有个崂山很值得一看时,她毅然改变了行期,邀请张晓武陪她逛一逛崂山。
张晓武自然是个挺好的导游,使得丽迪在青岛一下又滞留了五天。在陪丽迪认识青岛的日子里,他体会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心灵的舒展。由于他的特殊的身世,他更愿意和外国人打交道,心理上可以不必设防。但同时心理上又受到一种强刺激,这便是来自自己同胞的那种过分的崇洋媚外的刺激。就连丽迪对此都表示生气和不理解。
在外国人面前,有些人一副奴颜卑膝的样子,张晓武瞧不起这样的中国人。他把这种想法和丽迪谈。丽迪说,她也不喜欢这样的中国人。但说到晓武,丽迪说:“你简直和他们不一样!”
人们都说,法国人浪漫,这一点在丽迪身上有充分的体现。丽迪比张晓武大,但是她说她和张晓武在一起觉得自己和他一样年轻,因此她一点不把自己当成大姐姐,反而倒像是他的小妹妹。分手时,丽迪表现得十分的缠绵悱侧,十分的恋恋不舍。张晓武对这个法国姑娘的纯情,也十分动心。两人互相留了通讯地址,接下来便是一封接一封的两地书。书信很密,平均每星期两封,信封都是用中文写的,里面则用英文,偶尔也夹杂一点法文。张晓武在信中几乎把新学期里学到的法语单词都用上了。
张晓武再一次觉得他的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