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尾巴”要出国 (一)《我在美国当律师》

 第一章  “猪尾巴”要出国 (一)《我在美国当律师》

 

第一章  “猪尾巴”要出国

 

李忠效手记——

在我还没有见到张晓武之前,就听说他有一个不雅的外号:猪尾巴。

这使我想起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外号:小狗尾巴。老舍生于1899年,按阴历算,是狗年,老舍是狗年的年底生的,于是他的姑母便给他起了这么一个虽不中听却很形象生动的外号。

我想张晓武一定属猪,也是年底生的。

一问,他果然属猪,正是阴历年底生的。但是“猪尾巴”外号的由来与他的属相却毫无关系。

原来,张晓武上面有四个哥哥姐姐,他排行老五。大哥比他大十几岁,上小学的时候,长得肥头大耳。当时社会上正流行一本长篇小说《烈火金刚》,书中有个日本人叫猪头小队长。有个调皮的同学拿大哥开心,说他肥头大耳像猪头小队长,继而简称“猪头”。后来有人便从猪头开始,为他们兄妹五人排了名次:老大叫猪头,老二叫猪脖子,老三叫猪肚子,老四叫猪屁股,老五在最后,就成了猪尾巴。

就像老舍的外号“小狗尾巴”,世人很少知道一样,张晓武的外号“猪尾巴”,知道的人也不多,叫来叫去还是小圈子里的那几个人,渐渐地,外号几乎变成了昵称。

“那时候老五很小,整天跟着我们屁股转,真像个小尾巴似的!”张晓武的哥姐回忆起他小时候的模样,感到很开心。

然而,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小时候很不起眼的“猪尾巴”,长大之后竟变成了“猪头”,而且一口气拱到国外去了。

读者最关心的一定是张晓武在美国当律师的经历,但他出国之前的一些故事也很有意思,从本书的整体结构考虑,我们也无法略去这部分内容。在这一章里,你将看到他为什么要出国,是怎么出国的。性急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章,到后面去寻找你关心的内容。

 

五郎探母

 

张晓武自述——

关于我的故事,我想还是从考大学的时候讲起比较好。这段故事与我日后的生活走向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著名作家柳青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的时刻往往只有几步。

人的某种观念的形成或是某种欲念的产生也常常是在偶然之间。这是我的体验。

为了叙述方便,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及我们家的有关背景材料。

我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海军部队的一个军级干部,现已离休。我母亲也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1955年搞军队妇女干部大减编时转入地方工作。

我于1960年1月生于旅顺,是父母的第五个孩子,所以小名老五或小五。我6岁时入旅顺的九三小学读书,那是一所地方平民子弟学校。1971年,我上四年级时,父亲调到青岛工作,我们家也随之搬到青岛。我先后进入青岛市的文登路小学和嘉峪关小学就读。1976年考入青岛市重点中学——二中。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198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美苏全球战略。1986年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诺瓦(Nova)法学院。接下来的履历就留待以后再介绍吧!

我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并不是个喜欢读书的人,那段时光,正好横跨中国的“十年动乱”,在“读书无用论”等等奇谈怪论的影响下,我非常不用功,每次考试都是靠了仅有的那点小聪明,成绩还算说得过去。那时候,大陆还在执行上山下乡政策。我当时的奋斗目标就是寻找机会去当兵,这是那个特定环境下部队干部子女逃避上山下乡的惟一出路。

1977年,政府恢复了高考制度。这使我对自己的前途看到了希望。家里人都希望我能上大学,家里的其他人都失去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我是惟一一个赶上好机会的人。(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