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和美国法律做“游戏” (十三)《我在美国当律师》

采访中的“不速之客”
李忠效手记——
1993年4月的一天,在北京,我和张晓武躲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就这本书想要表现的内容进行长谈。忽然有人敲门,接着便闯进一个风尘仆仆的三十七八岁的女人,她瘦瘦的,显得很精干。经张晓武介绍,我知道她姓赵,是晓武在香港工作的姐姐以前的同学。赵小姐当过兵,现在转业了。后来,我又知道,赵小姐结过婚,现在离了。她刚和晓武的姐姐在深圳玩了几天。晓武姐姐回香港了,赵小姐取道北京,准备回她单位和家所在的城市——大连。
由于赵小姐的突然到来,我和晓武正在谈的话题不得不中断,而由她引出的话题倒也并不遥远,恰好和我们这本书的内容相关。于是,我们就写出了有她出现的这一章。
“你是专门给去美国的人开绿灯的,”赵小姐快人快语地对晓武说,“你看,怎么样能让我移民去美国呢?”
“我们刚才正讲过这个问题,可惜你没赶上听。”晓武说,“你得先看看我们这本书。行了,你就先预订一本吧!”
“我得看看要去美国,我得准备多少钱,现在钱够不够?还得拼命几年?拼命时间长了,就不去了。”
我说:“去美国干什么?这么大年纪。”
“到美国以后,再同国内做生意嘛!”
晓武说:“同国内做生意,你以为那么好做?”
“别人能做,我就能做。那个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不是就做得挺好吗?”她是从一本小说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晓武说:“像她那样的人,我的客人中有很多。事情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当然,在美国就这点儿好——办公司不用注册资金,只要你愿意,掏点律师费,一天可以开十家公司。而且不管你自己怎么吹牛,没人管。如果你没有殷实的资金,一笔买卖办砸了,就会倾家荡产!”
我说:“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是,在中国,你坐在家里吃,低房租,低消费,凑合着就可以活;在美国就不同了,吃饭、住房、汽车,都是高消费,各种账单一大堆,几天不干活就可能没有饭吃。”我这些常识,都是从晓武那里贩来的,为了写这本书,我已十分投入。
“我自己养活自己总可以吧?”赵小姐一脸的自信。
晓武说:“你听我说,最好的办法是,国内企业到美国去投资办公司,你去作职员,用别人的钱养活自己。不然就难办一些。比方说,你在美国任何一个朋友家住……”
“为什么去别人家住呢?我去的时候要带一些美元,维持生活。第一天到,第二天就开始打工……”
“打工?没有工卡谁要你?”
“先偷着干……”
“偷着能干什么呢?在餐馆做?厨子,你做得了吗?当跑堂,你英语行吗?”
“我会做面食……”
“面食?”晓武禁不住笑了,“美国的中国餐馆,厨师有二种职业,一种是炒锅,一种是油锅,一种是配菜的,叫抓妈。你能干哪一种?我有一个客人,在中国是三级厨师,在国际旅行社给老外做饭。到了美国以后,找到我,我介绍他去一家餐馆。一开始让他炒锅,根本不行!你知道为什么吗?速度跟不上!两个小时来了两百人,两百个菜炒出来,这也是功夫!他炒了一天,就累趴下了。后来就做了一年油锅,就是煎、炸食品那种活儿。另外配菜也跟中国不一样,这是美国式的中餐。在大陆的餐馆里,做的菜不好吃也只有将就着吃了。在美国的餐馆里,你做的菜,味道跟以前不一样,客人就给你退回来,哪怕只是菜的甜度不够,照样退回来。这样,老板要亏钱啊,当然不能再雇你了。那么,你想找个简单的活儿,打杂吧,就是洗碗,刷盘子,一个月付给你800美元,可你要找住的地方,最便宜的租金400美元一个月。然后,你的衣服要不要买?电话要不要打?交通怎么办?开汽车吗?一个月光是油钱至少100美元;汽车还要买保险,一个月100美元;车坏了怎么办?修一次车1000美元。你挣的那点钱不够,怎么办?只好借债。好多人没办祛,最后女孩子只好当妓女去了。即使你带两万元去,几个月就没了。你想做生意去吧,对美国不熟悉,又没经验,让人一骗,弄不好就要流落街头。这种故事多着呢?这并不是什么人编造的,这是真实的。你想,你去美国干什么?我劝你,还是在国内赚了钱再去吧!到那时,去投资,搞企业,那多有保障。”(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