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商场风云 (三) 《我在美国当律师.》(3)
车×离开迈阿密的时候对我说:“到美国和很多公司谈过,只有你这里最有生气!”
我们约定,过几天我把合同准备好以后,到他所在的洛杉矶去签字。
几天之后,我带着合同专程去了洛杉矶。但是到了那里,车×并不提讨论合同的事,却提出要去赌城拉斯维加斯看看。于是我就陪着他们去了拉斯维加斯。从赌城回来以后,我绐他看了合同,他惊讶地说:“是英文的呀?”
我对他的惊讶更是惊讶,在美国做生意难道还能用中文作合同?也许他认为我和他都是中国人,但此时我们同是身在异国,必须按人家的语种和法律来行使合同呀!我便说:“哦,当然应该用英文。接着便叫我的同学莫西·张翻译给他听,但莫西的英语水平还难以解释合同中的法律术语,车×只好又让我翻译。我用中文从头至尾把合同内容给他讲了一遍,他没有提什么疑问,犹豫了片刻,没有在合同上签字。
他说:“这样吧,我们再请人翻译成中文,作为副本,然后再签字,怎么样?”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还要请别人证实一下合同的内容是否像我翻译给他听的一样。我对他的谨慎表示理解。我第二天就要返回迈阿密,我不能在这里等,我们商定他签字后再派人将合同送到迈阿密。
很快,我们的合资公司就办起来了。当时国内有不少滞销的乳胶手套,不断地运到美国。H公司派了两个人到我们合办的贸易公司做事,其中之一就是我的同学、后来被加州商人起诉的莫西·张。另一位叫滕×,车×介绍他时,说是“管仓库的”。
但逐渐的,我感到这位“管仓库的”滕×,可不是个普通的仓库保管员。滕×在到迈阿密之前,我在洛杉矶见过他,车×和莫西都向我介绍他是“管仓库的”。他不懂外语,而且人长得很黑,很瘦,穿一身工作服,确实像个看仓库的工人。在我们没有签成合同的那天晚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两人在一个房间里呆了很长时间,我们用汉语聊天儿,很快我就发现他的谈吐不像个普通工人,他的思维非常敏捷,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我问他在H公司做什么工作,他客气地说:“干活儿的。”
滕×是拿着B-1(商务签证)来美国,到美国后又申请L-1(公司转让签证)。他到迈阿密的时候,L-1签证还没有批下来,不能领正式的工资。另外由于我对他的真实身分不清楚,我给他的生活费很低,每月只有1000美元,而莫西·张的工资是2000美元。接触了一个多月之后,我发现这个人不一般,他不仅懂财务,还懂法律,懂经营管理。他分工负责的账目和仓库都管理得井井有条。我怎么看,都觉得他不是个普通意义上的“管仓库的”。
有一天,我给洛杉矶的车×打电话说:“车×呀,你说那个看仓库的人,可不像是看仓库的呀!我觉得他比谁都能干。我决定给他和莫西拿一样的工资。”当时正好他的L—1也批下来了。
车×在电话里笑道:“你也看出来了,那么,我就说实话吧,滕×是我们的副董事长啊!”
我恍然大悟。这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可是他们为什么要隐瞒滕×的真实身分呢?我不好直接去问他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这样做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让他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先熟悉一下业务,同时抓紧时间学英语,以便日后有个精彩的“亮相”,二是为了方便监视我,包括莫西。从后来我了解到的情况看,车×不仅不相信我,而且也不相信莫西。
滕×到美国来,是专为全权负责H公司在美国的业务而来的,他的这项任命在他9月份到美国之前就下达了,而且任命是经过了公证的。这些情况,他们都没有跟莫西讲。我之所以能了解到这些情况,是因为我要给滕×办身分,我对他说:“公司要有一个正式的委任状,证明你的身分。”
他说:“我有。”
我一看他拿出来的文件,才大吃一惊,不过那时,我和滕×已经是好朋友了,我并没把他看成是车×派到我身边的“间谍”。
那次我为给滕×长工资的事和车×通过电话以后,我对滕×说:“从现在起,你和莫西拿一样的工资。”
他说:“不用啊,够用就行了,要那么多干什么?”他说这话的时候态度很真诚,没有那种虚情假意的成分。大概他觉得,他目前所做的“管仓库的”工作不应该拿那么多。莫西当时是H公司派到我这里负责的,工资自然要高些。
我们的贸易公司当时不仅做零售,而且搞批发,生意做得挺红火。(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