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商场风云 (二) 《我在美国当律师.》

第四章 商场风云 (二) 《我在美国当律师.》

 

当了一回批发商

 

张晓武自述——

乳胶手套官司正在打的过程当中,我的在H公司当董事兼副总裁的同学张阳被派往洛杉矶处理有关事务,不是派他介入与鲜晶公司的法律事务,只是让他负责把200多个货柜的手套卖掉。而且是以美国一家公司——毕希杨公司雇员的身分工作。我不清楚H公司怎么会把自己的董事兼副总裁降到这样的身分!所以,这是一笔很亏的买卖,无论从哪方面讲。

我的同学张阳对美国不熟,他一到洛杉矶,就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帮他的忙。我专程去了洛杉矶问他:“你这些货,谁说了算?”

他说:“毕希杨公司的老板说了算。”

“这是你们公司的货物,为什么人家说了算?”我感到不解。

“董事长这么定的,我也不清楚,我的任务就是把这200个货柜的手套卖出去。”

我想了想,觉得这件事可以做。我无非就是操点心,不必动用资金,就可以转手把货推销出去。国内叫代销吧!

我先算了一笔较为精确的账:一个货柜——也就是一个集装箱,能装100万只乳胶手套,每只手套1.5美分,可以卖到15000美元。当时,市场上的零售价在2美分左右。

我问张阳:“你这手套一货柜卖价多少?”

“两万五。”

“两万五?现在卖不出去!便宜一点可以考虑。”

“不行,便宜了我们会亏本的。”

“你们必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货放在人家的仓库里,每天要交仓储费,货柜已经来了半年多,每个货柜仅仓储费你们就欠人家五六千美元。再拖下去,仓储费继续增加,你们的手套每天都在贬值。现在如果尽快低价卖出去,才会尽可能减少你们的损失。”

“不行,这事我做不了主,这得要斟酌考虑。”张阳很为难的样子。

既然他作不了主.我也就没办法。我对他们的经营哲学和经营方法实在不欣赏,也帮不上忙。于是,我从洛杉矶回到迈阿密,继续作我的律师工作。

数月之后,张阳又来电话说起手套的事。

我问他:“卖了多少了?”

   “五六个月了,我才卖了四五个货柜。”他语气沮丧。

“200多个货柜.你什么时候能卖完?”我有意调侃。

“我也不知道。”他叹着气。

“你现在要清楚,现在的行情是一万五美元就可以买到一个货柜的同样的手套,你们如果不用这种价格去竞争,那么一个货柜也卖不出去!如果你想卖得多一点,少亏些本,那么,就不能找中间人,必须直接找用户,否则赚不了什么钱。”

“我明白,但怎样才能找到用户呢?这需要关系啊!”

我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交给我来做,我可以给你找用户。我的基本条件是你一个货柜一万五卖给我,至于我卖多少钱,你不要管。”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