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和美国法律做“游戏” (十二)《我在美国当律师》(2)

“他算什么第一个?你在他之前呀!要说第一,应该是你!”

晓武说:“我可不敢妄自称先。美国这么大,谁知哪里还藏着个大哥。咱可不能做井中之蛙。”

在同学的引荐下,“华人第一”来了。一开始,工作还说得过去。但一个月之后,张晓武忽然发现他私下里多收客人的钱,这是损坏事务所形象的事,晓武容不得这种不光明磊落的人,就毫不客气地把他辞退了。

接着,张晓武又雇了一位上海小姐,和一位会讲西班牙语的女秘书。后者曾在一家移民事务所做过七八年的移民助理,很懂移民法,张晓武雇她的目的是想通过她多拉些西班牙语系的客人。但她来了之后,却没有成效。半年以后,她要生孩子,就离开了张晓武的事务所。生过孩子以后不久,她来问能不能回来继续工作。张晓武坦诚地说:“你看,你在这里干了半年,也没有拉来多少客人,就算了吧。”

此时的张晓武,再也不会用人情去阻挡事业的竞争,他已是个熟练的老板了。

1991年底,张晓武的事务所开业两年整,共获得利润20万美元,由他太太卡萝里负责的贸易公司的利润不算在内。

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是:能挣会花。张晓武入乡随俗,和他的太太一起,提高了家庭的消费水平。先把1990年买的别墅装修一新,然后又相继买了两辆高级汽车,这样,加上原来的“雷鸟”,他就有了三辆车。两辆新汽车的颜色是一黑一白,他对黑与白有一种偏爱,似乎觉得这两种颜色都十分清纯鲜明,不混混沌沌。

三辆车全是自动的,早晨一开车门,电脑就说:“Good morning.”(早晨好)。天一黑,大灯自动就打开了。

1991年底的时候,张晓武的事务所一共有四个雇员:古巴裔律师马希雅,美国小姐简妮芬,中国的陈小姐和郭先生。张晓武的太太卡萝里也过来帮忙,加上他自己,有六个人。这样一来,原来的房间有些挤。于是他准备扩展事务所的面积。积他两年来的经验,他特别相信,场所安排得越大,接的案子就会越多,收入就越高。办公场所,是事务所的门面啊!当时这座写字楼的三楼是空的,他就和房东谈,准备租下三楼的一半房间,房东提出必须签三年的合同,他同意了。租下了五间办公室,一间会客室,还有三个小姐工作的地方,一共一千五百平方英尺。租金每月1500美元。这样的办公场所,会使他的事务所在客人们的眼中,升高一个档次。

办完租赁手续,他便安排人进行装修。而他自己则利用这段时间,到台湾和大陆进行考察,考察的目的是为开拓客源,他相信他的事务所将面临一个较大的发展,他要为这发展,做充分的准备。开拓客源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从台湾和大陆归来,也带回许多的客源时,他的全部人马已在三楼非常漂亮的办公室里办公了,人人都神采奕奕,事务所里一派生机。当时,晓武刚刚三十一岁,是个年轻的老板。

正如张晓武估计的那样,装修堂皇的事务所,吸引了更多的客人,真可谓买卖兴隆。而更令他欣喜的是,漂亮的事务所,在吸引客人的同时,也吸引了人才。一位叫徐汉平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成为张晓武的得力雇员。徐汉平说:“一年前,我到你们事务所来过。那时在一楼,只有一间办公室。一年之后,我再来,你们已经搬到三楼,而且占了三楼一半的房间,装修得好气派!我想,这个张晓武,真是能干呀,我就决心跟着你干了。”

张晓武把包装当作竞争的一个手段。从一楼到三楼,从一间房到多间房,恰是他事业发达的标志,恰是他从留学生到老板的历程。

然而,在年轻的张晓武正处在春风得意的势头上时,危机却悄悄向他走来。

 

北京来的陪舞女郎

 

张晓武自述——

我有一个同学,与我同姓,也姓张,在洛杉矶给国内驻美的一家公司做事。我们曾经同窗七年,关系比较好。现在又在他乡相遇,倍感亲切。虽然迈阿密和洛杉矶相距遥远,但交通还算方便。当我知道他到洛杉矶后,便忙里偷闲,抽了几天时间,专程赶到洛杉矶去看他。

这次洛杉矶之行,由于我是专程看望他的,时间就安排得充裕了一些。这使我得以从洛杉矶这个城市的角度,来审视美国和美国人。

洛杉矶这个城市在世界上比较有名,在普通中国人的心目中,它的名气来自于1984年洛杉矶成功地举办了第23届奥运会,再就是那里有座举世闻名的电影城好莱坞。洛杉矶还有很多很有影响且值得关注的,比如飞机制造公司就有两家:道格拉斯公司和洛克希得公司。但一般人不关心这些,因而,这样著名的公司,反而不如好莱坞为洛杉矶争得的名声响亮。(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